毕业之后,很多人匆匆忙忙就选择了一份工作,进入了职场。大部分人衡量工作好坏的维度可能很单一:如钱、通勤距离、是否专业对口、有没有公司食堂免费午餐...

工作久了发现,没什么比开心、满足、平和更重要,毕竟,这是我们每一天的三分之一。

然而,年龄、性别……等等关于不平等的焦虑还在蔓延。工作这件事,有没有新的可能?在去年,国泰在内地首次开启空中乘务员招聘,一度引起热烈反应。原因就在于,一份工作可以带来的不只有物质回报,还有“快乐”。

“我们就是要带动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一路前行。”国泰集团人事董事黄玮彤表示。正在完成自我重塑,向着“成为全球最杰出服务品牌之一”前进的国泰,要带动的不止是乘客,还有自身生态下的员工们。

毕竟,旅程精彩,工作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工作这件事,也能快乐吗?

一种工作:同事快乐,顾客快乐

香港,离岛区,国泰城。在机组成员飞行前与落地后的休息区,除了标注国泰航空价值观的立牌之外,还有许多条横幅,上面是多种不同语言书写的“谢谢”,悬挂在每一位员工进出的必经之路上。

尊重、感谢,并不只是横幅上的口号,而是真实落地的工作体验。在国泰已经工作超过30年的Betty或许更有发言权。作为内地人,她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国泰,她还记得自己刚到第一个驻站点北京首都机场当时一切:航班不多,候机厅的门甚至还是木头做的,但一切充满希望。

而后的时间里,她从北京调到上海,又从上海来到武汉、长沙,最终在国泰大湾区深圳办公室启动前主动请命,常驻在了深圳。“30年或许听起来很漫长,但真的眨眼一瞬。”Betty并不认为在一家公司待30年是一件很稀奇的事,多地轮换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同事总有不同的文化,“但国泰带给我的职场体验,始终保持着一种快乐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泰航空多式联运产品拓展经理Betty Li

快乐,对国泰人来说很重要,这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共识。在国泰的企业文化中,很有意思的一条是:“我们相信同事快乐,自然令顾客快乐。”

职场里的快乐,是一种奢侈品。但国泰在尝试将这种奢侈变为日常:行业内具备足够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是物质基础,围绕工作本身的福利也要配备。

以“弹性工作”为例。国泰大部分员工按需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而受限于空乘工作的特殊性,国泰为其提供了短程航班、高飞行时数、晚上留家等不同类型的排班选择,让员工可以选择自己更舒适的工作方式,以“Work your Way”来平衡生活与工作之间必然的摩擦。

也正因此,国泰所提供的员工“旅游优惠”福利,不再是摆设,而是员工们能够在工作之余,带着家人或是独自出行去看看世界、感受文化差异的助力。

“国泰致力于打造一个设想周到、尽心尽力与积极求进的工作环境。”黄玮彤介绍。这三个关键词,同样是国泰试图为乘客打造的旅程体验。而在职场,设想周到和尽心尽力之处在于,尽可能地让员工获得更为舒适的工作体验,在福利待遇之外,国泰也在注意人文关怀,定期会开展的精神健康节活动,以及每年的重头戏嘉年华(FIESTA),都试图将“快乐工作”这件事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积极求进的点,是国泰极为注重嘉许与奖励。在日常中工作出色或是充分展示国泰价值观员工,都会收到“Work Well Done”项目的嘉许小礼物或是礼遇代金券。而一年一度的Niki & Betsy奖项,命名源于国泰首两架翱翔天际的客机名称,以此作为杰出工作表现员工的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人事架构体系中,有着一个特殊的部门——员工体验设计部门。在今年,这一部门刚刚成立,旨在支持员工从入职到退休全过程的体验。引入数字化平台优化业务流、改善工作场所实体环境增加幸福感……一系列更具体且微观的动作,在普遍追逐降本增效的当下,显得并不“商业”,却真实展示了国泰的企业文化。

“我们也在追求着,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黄玮彤介绍,国泰并不吝于为员工提供能够带来个人成长的培训体系。为此,在2023年,其将此前培训部升级为“国泰学院”,将之前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培训聚合,为员工提供全面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而个人与团队的成长进步,又反向成为重建国泰过程中创新和变革力量的支撑。除此之外,国泰也与高校等外部团队合作,为高潜力人才在国泰的发展提供助力,帮助其向着自己的理想职位前进。

作为飞行员的Janet,对此深有感触。大学专业是数学的Janet,看似和飞行员这份职业并无直接关系。但在大学期间,体验到了飞行乐趣后致力成为一名飞行员。而作为香港本地人,她深知国泰品牌的价值,“国泰航空为飞行员提供了高级的训练,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每一位飞行员都能够不停自我进步。”现在,她以第一副驾驶的身份在国泰航空继续追求着自己的飞行梦想。

大部分的航空从业者,因为繁忙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机会享受自己的“旅行”。但Betty在国泰的实际工作体验是,生活可以与工作完全间隔开。在享受旅行福利之时,体验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从而更好理解国泰、旅程和顾客之间的关系。而Janet在自己的飞行员角色之外,更是持证瑜伽教练。

工作在国泰,似乎是一件可以变得开心的事。

多元共融:打破焦虑,对抗不平等

|没有年龄焦虑,只有做好自己。

在充斥着职场年龄焦虑的当下,Betty从不避讳自己的年龄。而在过去的30年里,现在成为普遍现象“年龄焦虑”似乎从未对她产生过影响。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国泰开启拓展大湾区市场计划之前,她请令成为其中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总部同意了。

那一年她49周岁。这似乎并不常见,人们更习惯的职场逻辑,是在固定的年龄后主动或者被动退居二线。但在国泰,年龄并不是决定因素,能力才是。更为具体的平等,表现在国泰的招聘要求中,除了空乘和飞行员等岗位要求满足18周岁这样的底线之外,所有工作岗位中,年龄从来不是限制。

此前,许多职场人谈虎色变的“35岁分界线”,她似乎并没有体感。“在国泰,你不用为自己的年龄焦虑,而应该为自己的能力提升操心。”Betty坦言,比起年龄增长,她更关注是如何“与时俱进”,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与讨论,学习AI时代下的相关知识。

持续学习,保持生长。

|没有性别不平等,只有各自努力。

如今已经是妈妈的Janet,也不会担心生育和性别对自己职场发展会有影响。客观来说,除了部分常见的“职场歧视”,女性受限于体力、力量等先天差异,在飞行员领域发展被区别对待,从来不是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泰航空第一副驾驶Janet Leung

但在国泰,已经是第一副驾驶的Janet,她的实际体感是,性别从来不是阻碍她追逐梦想和职业发展的阻力。“只要有决心和热诚,任何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公司非常重视性别平等,为我们提供了完全公平的发展机会。”

当然,平等并不意味着特权。Janet实现梦想的方式,是面对问题,努力补足短板。比如日常训练模拟引擎故障时,往往需要更强的体力来保障,她会在日常加强体力锻炼,以此来匹配岗位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国泰航空是全球首个获彭博性别平等指数认可的航空公司。员工性别比例接近1:1,执行委员会已实现性别比例均等,担任管理职务的女性比例为27%。

但这不是终点。国泰航空在《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到,目标是在2025年前管理职位由不多于65%同一性别的人员担任,且于2027年前董事局由不多于70%同一性别的人员担任。可以看到,其目标设定的方式,不止是促进单一性别的增长,而是平衡地顾及各个性别主体。

而这些平等,体现在各个维度,比如采用「仪表板」的方式跟进员工招聘到离职流程的进度,模糊性别,聚焦能力模型的匹配。并且与不同业务部门设立目标及执行计划,以进一步改善性别平衡,引入更多家庭友善政策。

|没有文化壁垒,只有多元共融

2017年,来自澳大利亚的Edward Bell离开了在广告咨询领域的工作,选择加入国泰航空,来到了自己完全陌生的航空业。这是一位在北京、上海工作多年的中国通,甚至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钟桥轩。

在开启自己在国泰职场的旅程后,他开始了自己职场生涯中最大的冒险——为70多岁的国泰进行品牌重塑。那段时间里,失眠、焦虑是常态,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会成功还是失败。尤其是他本人并没有任何航空从业的经验。

而支撑他坚持的,一方面,是他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国泰航空价值的视角。另一方面,则是国泰集团层面传递的同意与重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族裔性别同事的认可。结果是,他成功了,国泰也成功了。新的品牌Slogan志在飞跃(Move Beyond),是国泰用于挑战标准与现状的决心,也是自我超越的最好表态。不止在内部引起共鸣,也在外部备受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泰航空品牌、洞察和营销总经理Edward Bell

就个人体验来说,钟桥轩融入国泰的过程并不艰难。作为国际航空公司,国泰拥有来自全球各地逾70个国籍的员工,涵盖不同年龄、宗教信仰、性别、性别认同以及工作能力。而这样多元的团队,也是其能够照顾到不同顾客并获得好评的优势所在。为了延续这样的优势,国泰对所有员工保持充分的尊重,竭力在打造多元共融的环境氛围,让同事建立归属感并切实感到舒适与自在。

“我们会确保所有同事在新入职国泰时就有清晰的了解,之后也会持续在各个内部培训中深化这个观点。”黄玮彤介绍。比如,所有员工包括管理层都会接受相关培训,且每年均需进修,内容在多元共融、反歧视之外,还有反骚扰与欺凌等相关集团政策。而在工作场所中,国泰设立了母婴室、性别中立洗手间,以及供不同宗教者使用的祈祷室。

在国泰内部,还有围绕性别、性取向及性别认同、种族及不同能力等维度建立的同事小组。通过员工自发管理,并收集相关需求与建议定期与公司沟通,从而维护自身的权利。比如黄玮彤就是“性别平等网络”中的一员,旨在消除业务中的性别偏见,确保所有性别人士获得公平对待。

志在飞跃:国泰与“你”的新旅程

2023年3月,伴随国际航班逐渐恢复,国泰航空第一次面向内地消费者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宣传片“重上云霄”。没有歌颂春天,也没有展示自己舒适的客舱服务,而是展示了一架飞机如何重上云霄。

强烈的象征意义背后,让这支片子在国泰内部大受好评。“真的热泪盈眶,对于我们来说,国泰像是一个大家庭。”Betty说,她还记得自己和同事一起看片子时的感动。

一个客观现实是,此前受到疫情影响的民航业开始逐渐恢复。而对于人力、运力的重建,是行业行的大趋势。国泰航空,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一年里,国泰的航线网络陆续恢复,并成功重返“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前十名。在今年3月国泰集团发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其实现了自 2019 年以来的首次盈利,表现颇为亮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务恢复的背后,是基于机队扩充、卓越服务、人才建设多方面的积极推进。在2024年第二季度,国泰客运航班已恢复到疫情前的80%。员工队伍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集团增聘用了飞行员、乘务员及地勤人员等不同岗位内的3000名员工,并扩大香港市场以外的人才库。

2024年,其对于全球人才的需求还在持续扩大。“在今年,预计集团员工数量会有5000人的净增长。”黄玮彤透露,积极扩展团队是今年为了配合业务发展的核心方向。“我们针对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需求,不过简单来说,我们希望他们契合我们国泰的价值观,积极求进、设想周到及尽心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背靠祖国”的角色优势,国泰已经开始在内地市场招纳更多优秀人才,以建立多元化的服务团队。

“我们计划于2025年底前将内地空乘总数扩展至约1,500人,内地将成为香港以外最大的空中乘务员来源地”黄玮彤表示,“我们也正在内地不同城市及院校继续举办招聘活动,未来亦会持续扩大招聘力度,招聘的工作岗位包括见习飞行员、空中乘务员、IT、飞机工程师、地勤人员,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航空业发展。预计于2025年在内地招聘的人才将达到4,000人。”

带动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一路前行。连系每次相遇,跨越地域界限,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这是国泰航空为自己定下的品牌使命。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新旅程”,同样可以是从国泰开始,开始自己的“志在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