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屈原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从多人歌唱的形式改变成了个人创作的新时代。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自尽的原因也被大家所好奇。现在普遍都是认为屈原因为国家衰败而悲痛难耐,无力报国而跳江自尽,但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内心真实想法,屈原的一句诗道出了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屈原的《国殇》中有一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首诗并不是描述自己,而是祭奠楚国疆场战死的英雄。意思是虽然身体已经战死,但是你们的精神永远存在,魂魄在鬼中也是英雄豪杰。如何从这句话中看出屈原自尽的原因?我们就先要了解下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创作风格,与之对立的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诗人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创作主要是依照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梦想,而且语音比较开放浪漫。单单从内心世界的梦想出发,很多的梦想是很难实现的,而且梦想通常都会被夸大,比如我的梦想是“先赚他一个亿”,但是这件事是很难实现的,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会产生一种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主主义的诗人一直被一些人批判为“非理性主义”的创作,浪漫主义诗人喜欢用一种夸大的想象力、强烈的直觉、非现实的感觉去评判现实,夸张的手段同时会让现实打击。法国著名的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总结的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随着感觉走这句话对我们去了解屈原的思想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识到浪漫主义的思想后,我们再去看屈原的这首诗:“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诗句中有一种屈原急切的想表达战士报国的伟大,国家战士英勇的身姿,奋不顾身的勇气。但是现实却是什么?都城被围攻而破,楚王贵族荒唐而逃,一幅家破人亡的场景。如此的场景跟自己梦想中的场景截然不同,而且两个极端,如此的场面,对于一位爱国人士,却无能为力,如果说是现实的打击,不如说是屈原对现实的要求太过于虚幻,而且也太不结合现实的情况去分析,只是坚持自己内心的思想,导致自己无法承受现实的残酷而自尽。但是我们还是会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仅仅是对文学艺术的贡献,更是那份执着的爱国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从浪漫主义的“非理性”思想上分析,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被一件事气昏了头脑,因此产生不理性的行动。不理性在屈原的自尽的原因中也占着很大的比重。要知道,他内心的思想是战士勇猛不畏惧死亡,但是现实却是层层溃破,这样的事情发生,屈原怎么能不气愤。简单点来说就是屈原对将士们保着很高的期望,对君王有着很高的崇敬,然而君王不重用自己,将士们抵挡不住侵军,如此一来,一气之下,一了百了的思想肯定会充斥着屈原的内心,也才导致了跳江自尽的事情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屈原是什么原因而去,我们可以坚信的是,他给我们带来的爱国信念,爱国永远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品质,这不仅仅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人之本。战火纷飞,爱国心切。家破人亡,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