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与心理咨询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大致走过三个阶段。

从排斥,到尝试,再到后来的勇于探索。

我终于可以向朋友们讲述我的经历,告诉他们:

“你现在的辛苦我能理解,我的经验或许对你有些帮助。起码你能知道,我和你一样孤独,但会好的。”

最早与心理咨询产生关系,是2018年左右。

机缘巧合,我在大学期间认识了一些心理学从业者,也在朋友当时新成立的心理工作室帮忙。

那时,我偶然参加了一个寻找“三个我”的催眠练习。

我始终记得,在看到潜意识里那三个关于“我自己”的场景之后,我是流着泪睁开眼睛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但非常震惊。

实际上,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的状态很紧绷,或者说经年累月,我已经紧绷到了某个临界点,只是尚未意识到。

用我的咨询师后来描述过的那样,我是孤独而焦虑的好学生,被放在神坛上的工具人,永远觉得时不我待,人际疏离,却害怕被抛弃、被排斥。

我的情绪极不稳定,时常敏感脆弱,却离自己的真实感受很遥远。但以前,我统统没有意识到。

这次体验给了我很大震撼,可我的第一反应是抗拒。

告诉自己心理学是骗人的,从而心安理得地保持原有状态,继续紧绷而优秀地活下去。

但潘多拉的魔盒已被打开,我无法再麻木地继续原本的生活状态。

2019年底,我开始在德国独居。其实是我主动选择的“逃离”。

“逃离”是我常做的事,尽管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我没勇气直接面对和改变,逃离反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

那时,我有了更多、或许太多的时间跟自己相处。个人空间里寂静得可怕,我一下子进入了某种消沉中。

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觉得离开了必须时刻竞争的环境,我可以慢下来,在这里主动让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不再麻木地把它压回去了。

2021年夏末,我硕士毕业,因为等海外工作签证而被迫开始了漫长的间隔年。

时间一点点过去,签证处的答复却遥遥无期。我重新开始间歇性地歇斯底里、莫名崩溃大哭大喊,人际关系尤其是跟家人的关系极度紧张。

更严重的是,我发现我原本引以为傲的“社会功能”也开始失灵。在与合作伙伴开会的时候,我最害怕的事情居然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出于功利的角度,我觉得在状态这么差的情况下,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无法在熟悉的领域“取得成功”了。

这成了我最终放下偏见、走向心理咨询的导火索。

我决定给心理咨询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真正开始预约之前,机缘巧合看到一位资深咨询师的科普视频。视频很短,是她解答“心理咨询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个问题。

我大概的理解是,心理咨询不是直接告诉你怎么去做。

心理咨询起作用可能是因为,来访者当下遇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还有内心的创伤,源于其生长的环境中、在一些情况下没有被好好对待,因此习得了一种不太好的行为模式。

而心理咨询则是试图在“实验室”中建立两个人模拟的“亲密关系”,让来访者可以暴露出那些或愤怒或悲伤的状态。

在这种时候,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士,可以好好地对待你。

久而久之,来访者习得了新的、好的经验,慢慢覆盖过从前那些不好的经验,也会习得更健康的行为方式。

走进咨询室,与咨询师相处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次感觉到“被看见了”的瞬间。

在谈到与父亲的关系,谈到与家中长辈的关系时,我的情绪激动,也能看到咨询师跟着我一起激动,看到她的眼睛在发光。

然后,她会坚定地对我说:“你可以不原谅的。”

是的,在这段关系中,我逐渐可以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很多时候,我带着自己原有的观点走进咨询室,但交谈过后,我又重塑了对自己和一些事情的看法,这让我收获满满。

我想说的是,得到这些新的认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们是由一次又一次回到某个话题、讨论过后反复碰撞出来的结果。

如今,我与咨询师的关系已经存续了一年。

这一年中,我清楚地感觉到自己一点点发生着好的改变。

比如,我会意识到从前总是用负面的词来形容自己,开始试着照料自己、鼓励自己。

当我对自己的态度有所改变,我看待他人的方式也更温和了,我也能够“通过沟通解决误会和矛盾”,而不是“二话不说就逃走”。

我深知,从“实验室”的感知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这个过程中,夹杂着情绪的起伏和一次又一次想“逃走”的下意识想法,但当我能够坦然地提出自己需求的时候,心里真的爽快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但再不是无头苍蝇般无助。

我能够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节律,知道很多情绪变化并不是“我的问题”,只是自然的潮汐,我只需任它流过。

我也知道我可以向我的咨询师求助,她会陪伴我、支持我、帮助我。

每次咨询之前,我也会有意识地留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尽可能把它们记录下来,以便在咨询时提出。

而在咨询结束后,我都会用文字记录和梳理这一次的收获。

很多时候,我也会跟几个亲密好友分享。

实际上,这几年来,我身边有不少好友都在经历一些心理上的危机,情况各不相同。作为朋友,原本我会输出很多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但现在我更多去倾听,然后提出问题,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会提问,这是我从咨询经历中学到的好方法。除此之外,我也会主动分享我的心理咨询经历,告诉朋友:

“这是很正常的事,人人都可以有一个咨询师,就像人人都需要一段亲密关系。而专业的人可以给我们更好的支持。”

以及:“我很想帮助你,但除了倾听和陪伴,我能做的不多。”

我很欣喜地看到,在听了我的分享后,陆续有几位朋友向我咨询关于“去做心理咨询”的事,询问关于“如何寻找一位咨询师”、“如何知道ta是适合我的”、“如果我在咨询中长时间沉默,这意味着什么”等等。

因此我很开心,我现在是一个这样的“过来人”。

我很开心,朋友们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兴奋地跑来跟我分享他们在心理咨询中的进展。

我很开心,我们都会变好的。

作者:来访者阿培

编辑:Lilith

图源:Pexel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李亚敏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点击抢占半价咨询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也存在抑郁焦虑、兴趣减退、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