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不觉,淄博烧烤已经出圈一年多了。

而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去年淄博烧烤爆火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争做网红的城市浪潮。

在淄博之后,是西安、哈尔滨、天水等“网红城市”的接力刷屏,以及当地文旅收入的直线拉升。

中国的水池实在太大,向任何一个杯子稍稍倾倒,带来的财富效应都会瞬间满溢。

所以在每一个网红城市的成功背后,都是更多邻居的眼红与急切。

以至于2023年以来,各地城市在创文创卫之外,又多了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创红”。

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各种文旅蓝V像是触电激活了一样,开始疯狂发送推广视频,政府部门召开一连串的会议,都想要在下一个热点中,成为关注的中心。

然而,全国城市卷文旅的大气氛,也同时着引起着越来越大的争议。

咱们稍微总结一下现在各种质疑,就是四个词语:营销过度,千篇一律,急功近利,形式主义。

关注冷叔,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各个城市都想当网红,文旅宣传内卷一年,成效又怎么样呢?

其实在互联网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的今年,“网红城市”概念并不新鲜。早在2012年,新华网联合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就发布过2011-2012年度“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其中上榜城市一共18个,可以看作是有权威媒体和研究机构认证的,中国第一批的网红城市。

而在之后,网红城市甚至还衍生出了第二重含义,有人将“网红”隐喻“赤字”,把那些地方债高企的城市也叫做网红城市。

在这个意义上的网红城市也越来越多,比如城投债上,就有老“四大天王”和新“四大天王”之说。

可见“网红城市”本身是个老概念,但是在近几年出现了新生机。

以冷叔所在的长沙为例子,这里也算全国知名的老牌网红城市,而长沙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大致就是以下三点。

一是强势媒体的持续宣传,二是历史伟人的光环效应,三是工业城市的底子扎实。

媒体不用多说,芒果台是全国明星艺人,绕不开的一个高地,也给长沙带来了非常持久并且高频度的曝光。

然后就是橘子洲头毛主席像,有时候客流量大到地铁站还得“熔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沙是老牌工业基地,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等各种厂区,这就带动了整个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形成了夜生活娱乐消费的基础。

再笼统一点说,宣传、历史和工业基础,就是早期网红城市的共同特征,而且缺一不可。

所以翻看当年的“中国网络形象十佳城市”,都是清一色的省会和计划单列市,也就是我们一般印象里的“大城市”。

因为大城市才有资源做持续曝光,并挖掘或者“再创造”自己的历史概念。

而工业基础,则意味着这些大城市,在成为网红、招待全国游客之前,本地就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可以培育出一个有经验并且好玩的娱乐休闲产业。

可以说,在当时,大城市不一定是网红,但网红却一定是大城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网红基本特征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最重要的就是宣传模式的变化。

过去,一个城市要在旅游推广,城市名片,无外乎是拍城市宣传片,然后在高铁、飞机和各种电视台上轮着播放。

但全国一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区,各种各样的城市宣传片早就烂了大街,根本就没法给人留下印象。

最简单的例子,各位可以回忆一下,您上回出火车站飞机场的时候,出口通道里挂的是哪个城市的招牌?是不是根本就想不起来?

其实不要说招牌没有记忆点,那些花费巨资拍摄的城市宣传片也是千篇一律。

不管是哪个城市,一定有个航拍大镜头展示自然风貌,然后一个延迟拍摄的城市车流,中间交杂点本地戏曲的唱段展示传统,再请几个年轻人踩个滑板、来段街舞、唱段RAP反映时代脉搏,最后用书法字体写上几个大字:某地欢迎您。

冷叔有朋友就专门接触这类甲方,按照他的说法,城市宣传片之所以都会做成孪生兄弟,主要还是客户那边贪大求全。个个都恨不得把城市几百年的历史经纬,人文发展都浓缩进四五分钟的视频里,最后自然也就只能做出一碗没有重点的大杂烩。

而在最近几年,网红城市传播的逻辑却完全颠覆了。

自媒体短视频时代,普通人一样可以低门槛零成本参与媒体制作与传播。

虽然个人的力量跟拿着地方预算的电视台没法比,但是积少成多,从民间自发形成的舆论声浪,一样可以造成非常惊人的传播效果,在短期之内形成了一连串的热点。

相比官方宣传的一板一眼,这种短视频时代的野火燎原,明显更娱乐化,甚至很多时候,形成热点的原因都非常抽象。

比如2021年,山东菏泽曹县成为全国网红和“宇宙中心”,只是因为某位主播的喊麦台词过于魔性。

还有四川理塘被挖掘、调侃、建构成“世界最高点”,则是因为藏族青年丁真的爆火,以及后续带来的一系列讨论与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一般人的角度,这种舆论媒体工具的下沉和普及,意味着网络上有意思的视频会越来越多,个人表达的空间越来越大。

站在城市的角度,则意味着宣传路径的大转向。

只是这种转向,却未必都是一件好事。

过去,如果有一个普通县市的文旅部门,提出要用制作一部《北京欢迎你》级别的宣传片来炒热城市名片,获得全国影响力。

那么上级就算不懂旅游,出于常识,也肯定会想到本地跟北京不具备可比性,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办奥运会,请那么多明星,所以会很干脆地否决掉这份不切实际的计划。

但是,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学的常识却并没有建立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力大砖飞”,“试一试再说”的主观能动性。

各地城市看到的是淄博、哈尔滨、天水等地的接力爆火,而这里面哈尔滨是省会,但放在全国同行业里也并不突出,淄博和天水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级市。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恐怕都会想,既然总要有城市变网红,那下一个爆火的为什么不能是我?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从淄博爆火开始,各个地方在网络文宣上明显发力,原来大半年都不见更新的旅游号、宣传号全部进入了爆肝状态,都想尽办法炒高热度,甚至一天狂发几十条视频。

只是当视频小编,天天要熬夜找素材做视频的时候,那这个内容就多少有点放飞自我了。

老实讲,每次看到这些作品,冷叔都非常担心小编的精神状态。

而如此经过大半年,在全国各地官方文旅号卖力吆喝、拼命内卷之后,旅游真的起飞了吗?

咱们直接看数据,2023年,国内实现出游人次48.91亿人次,旅游收入4.91万亿元,相比前一年是大幅增长,但统通不及2019年,甚至旅游收入没能恢复到18年水平,出游人次更是比17年还要低。

而相比17、18年,23年咱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是增长了一万多块人民币。

可见各种整活向的视频即便能形成一定热度,带来一些讨论,但从结果来看,还是没法在当地形成新的人流。

因为道理很简单,动动手指就能给视频点赞的门槛,要远远低于出门旅游,从形成讨论到趋之若鹜,网红城市的养成并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固定套路。

有人或许会提到天水,认为它的一夜爆火就是官方强推的结果,本身的群众讨论基础相当薄弱,作为宣传重点的麻辣烫又称不上有多大特色,按理来说,根本就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网红体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采取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想到,全国上下卖力宣传、争做网红的城市,远不止天水一家,媒体、经济资源比天水更好的,更是多了去了。

如果网红城市是可以按计划运作出来的,那全国像天水一样爆火的网红城市,至少还能出来一百个,但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实际上,新闻之所以称为新闻,就是它的不可预测性。

在冷叔看来,近年来的网红城市爆火,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流量彩票,属于城城有机会,但个个没把握。

一年下来,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都会给城市旅游提供固定的曝光窗口,会出现网红新锐就是大概率事件。

而要具体到哪个城市出头,则是偶然因素占了大头,而当我们对着偶然性去分析必然性,那结果就只能是刻舟求剑。

比如淄博爆火的时候,有人分析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到哈尔滨又说是自然景观和近代历史上的独特性。

但这些原因,再想要用来解释天水都变得非常乏力。

最后要么是说些“物美价廉,热情好客”的套话,要么就只能认为这是舆论操纵的结果,也就是变相承认了文旅号频繁刷屏的合理性,跟各个城市一样幻想着,可以靠着宣传一夜爆火。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各地城市都要聚焦宣传。

从网红三件套来看,工业基础和历史背景是相对稳定的,短期来看,似乎也只有在宣传技巧上,能够懂点脑筋。

但是就是前面视频所提到的,流量与实际人流之间,网红与卖力宣传之间,其实都没有必然联系。

短视频时代的推广渠道和内容变化,未必就比老一代的古板宣传片高明到哪里去。

因为归根结底,城市之所以想要成为网红,看重的还是经济利益,而一般人虽然做不到绝对理性,但起码在掏钱的时候,都还能做到相对理性。

而这,大概也就是网红城市无法设计的根本原因。

你对网红城市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