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幕沉下来

城市也再度回归静谧

可一座城市的美丽精彩不只在于

五光十色的商圈、熙熙攘攘的人群

深夜里,融媒记者夜访位于

东营高新区的科创园区、企业厂房

观察那里的“亮灯指数”

走近挑灯夜战的企业负责人

研发团队、大学生创业者们

还有深夜里守护一方的“高新区”人

近距离感受良好的科创生态

蓬勃的创新活力

以及抢占产业新赛道的强劲内驱力

也领略到深夜东营区的另一种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夜2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东营高新区已十分安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夜,园区里已鲜少有车辆、行人经过,但当记者走近海科新源厂房,却看见灯火通明。轰轰作响的机器运作声与静谧夜晚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航拍视角,深夜里的高新区一角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随着镜头升起,万点璀璨灯光与深沉的夜幕交映融汇,增添了一抹光影舞动的科技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东制药有限公司,与漆黑的厂房不同的是实验室里灯光仍亮。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天东制药依托专家及其团队,先后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生化药物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最终成功建立国内领先的针对粘多糖类产品,打通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上市的完整产品技术创新路径。

为何要挑灯夜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攻关时间紧、机器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夜的凉风,吹散了一天的暑气。在科尔特斯公司实验区,负责新仪器和实验开发研究的张秀凤博士正进行新机器调试工作, 她笑言夜里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灵感迸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攻关是结果导向吗?是,也不完全是。在很多情况下,科研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正比。作为30余家高校的科研助手,要协助高校实现科研实验从“0到1”的突破,付出的精力不言而喻。“我们属于实验科学,从事前瞻性研究,某种意义上看,这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然后积累经验的过程,有时候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张秀凤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别张秀凤,不一会儿记者就行至园区人才公寓。深夜里,人才公寓已陷入沉睡,齐全的设施设备、温馨舒适的居家氛围,足以让各路“人才”拎包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营高新区为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通过自身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等资源优势,帮助企业申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荣誉 ,建造人才公寓近800套,还为在园人才提供体育健身、书吧、医疗等方面的专享服务与优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离开东营高新区时已接近3点,深夜里的园区越发安静,但东营高新区的“守夜人”们却仍然坚守在巡查岗位。今年以来,东营高新区、胜园街道始终坚持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将日常检查和夜查相结合,累计组织安全夜查27次,出动夜查人员260余人次,查改问题4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