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在网络上抱怨,又收到了学校通知。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天到三天时间不等的研学或者社会实践活动。通知上还费有收费标准,收款二维码,报名表格等等。

很多家长留言,大致都是“又来割学生韭菜了”,“又贵又不好玩”,“吃得住的真差”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是在网上贴出来的,都是抱怨的多。那么,收费的研学、社会实践类活动由学校出面组织是否合适?

我觉得不合适。

首先,有些家长怀疑学校和组织研学商家有幕后交易。因为有些学校组织的活动,收费比市场价要高,而且体验感很差。所以,学校和老师是不是吃了回扣?

学校给出的回应往往是这样的:本次活动是自愿原则,不参加的学生将在教室自习,由学校安排老师照看。

其实,这样的回应并不能让家长满意。有些家长心里想:我的孩子不参加会不会被穿“小鞋”?面对这种疑问,老师们则很委屈,我哪有闲工夫给你的孩子穿小鞋?

家长可不是这么想。有一种关系叫做中国式的人情世故,通知都是你们老师发出来的,我要是不配合,你真的不会有想法?孩子真的不会被区别对待?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去冒这个险,几百块钱的事情,何苦呢?

有些家庭确实困难,不愿出这几百块钱,但又担心孩子被孤立,孩子心里难受。孩子心里会想: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就我们这几个人在教室自习,我们会不会不被其他同学看不起,觉得我们家穷?

有些学校则采取变通的办法,由家委会出面来组织。这样一来,学校的责任是少了,家委会来背这个锅吧。事实上,在大多数家长们眼里,家委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没什么两样。

“自愿为原则”,其实很多是不情不愿的“自愿”。

综上所述,凡是涉及到收费的项目,最好还是不要由学校来组织。即使没有幕后交易,也会影响老师们的社会形象,疏远家校关系。

如果上级确实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者研学的硬性要求,我们是否可以采取不收费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

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开展一些免费的郊游,观察鸟类昆虫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开展一些八十年那种“勤工俭学”活动?或者,学校直接放一两天假,给孩子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活动的任务,让他们上交活动总结报告?

但是,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有多少人愿意做呢?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