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退守秦岭一线、白崇禧集团退守湖南一线,妄图依托险要负隅顽抗,以保住半壁江山。

大形势已很明朗,我军从质量、数量、士气上已完胜对手,解放全国只是时间问题。

负责向湖南推进的是我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50余万兵力,由林总全面指挥;对面敌军也很不简单,是素有“小诸葛”雅称的白崇禧,为阻挡我大军南下,集结桂系家底共20万人,构筑东起粤北、西至湘西的防线,并与广东余汉谋集团、鄂西宋希濂集团遥相呼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谋深算的白崇禧当然清楚,如果硬拼,完全是将这20万人马往“火坑里送”,湖南防线只是“尽人事安天命”。实在挡不住,还可以南撤广西老巢,经海路逃跑,或是由湘入黔再经云南逃往境外。

白崇禧算计的好,怎奈意图已被我方看穿。早在衡(阳)宝(庆)(宝庆即今邵阳)战役发起两个月前,我军最高统帅已提前预判:“白崇禧本钱少且机谋多变,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和我军决战,由此判断白部选择的决战之地,不外乎湘南、广西、云南,而以广西可能性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的战局演变,完全按照这一预判展开,不得不叹服于我军最高指挥系统的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可以说,在衡宝战役还未开打时,白崇禧部已落入我军瓮中。

为不打草惊蛇,制定的战术是“不要近距离迂回包围,而应远距离迂回包围,不管白崇禧如何部署如何折腾,总之要占据其后方,逼其与我军决战”。如此一来,即使深谙兵法的白崇禧想避开我军锋芒,有心打些运动战、游击战,其活动空间也已被我压缩到极限。

基于此,发生在湖南境内的衡宝战役,只是敌我双方的初次“对接”。深知我军实力的白崇禧,绝不愿拼上仅存的老本,逃走才是唯一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最高统帅的眼光格局再次令人击节赞叹。他不仅看穿白崇禧的意图,对林总的想法同样洞若观火:“想把四平吃的亏在湖南找回来,所以急于从白部的动作中找出漏洞,然后一口吃掉,不过白崇禧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此语令林总恍然大悟,这是犯了重战术而轻战略的毛病。对于手段老道的白崇禧,只能是断其退路,然后一举胜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总部署如下:兵分三路,东路由二野四兵团和四野十五兵团经江西入粤,击溃余汉谋集团,然后十五兵团留守,四兵团进入广西,同西路形成对白崇禧部的侧后包围,断绝海上通道;西路由四野十三兵团为主力,除一个军牵制鄂西宋希濂集团,其余由湘西直扑广西,断绝敌逃往云贵通路,与东路一同对白崇禧构筑钳形包围圈,令其逃无可逃。

中路共六个军兵力,从正面于衡(阳)宝(庆)一线发起攻击,将白崇禧部逼入广西,最后东、中、西三路合围,一举歼灭白集团。

思路非常清晰,衡宝战役的主要意图是驱敌入桂,而非是就地全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场悍将白崇禧当然不甘心束手就缚,也在挖空心思想给我军一点颜色看看。时逢49军所部146师追击过猛,已至湘中腹地双峰县青树坪,位置突前与敌遭遇。

经过一天激战,探明虚实的白崇禧,敏锐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便急调王牌七军两个师侧后迂回,妄图吃掉我146师。

桂系七军曾在对日作战中表现甚佳,号称“钢七军”,战力不容小觑,可惜这次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敌三个精锐师合围的146师苦战两天后,方被前来接应的145师援救突围。此战为四野渡江后最为惨烈一役,146师损失八百余,前来解围的145师亦伤亡四百余。

青树坪战斗也说明,白崇禧部虽尽落下风,但仍有一战之力,极擅长利用山岳地形进行突袭和埋伏。

而另一次偶发事件,却引发另一种结果。1945年10月,我45军先头部队135师因在行军途中,未能收到上级停止前进的命令,一直深入到敌核心腹地灵官殿地区,恰好堵住桂系主力撤回广西的通路,成了楔入敌军背后的一颗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意外彻底打乱白崇禧部署,遂集中五个师对135师阵地猛攻,而接到上级阻击命令的135师,誓死不退血战数日,令敌南逃梦碎。我四野中路军趁势大举追击,将敌七军军部及两个师、48军两个师围困并歼灭于祁阳地区。整整四个精锐师啊,这令“小诸葛”肉疼不已。

衡宝战役由1949年9月13日发起,到10月13日结束,歼敌包括五个整师在内共四万余人,其中俘敌3.8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起歼敌数量,此役成果更多在于全局,既将白崇禧集团逼入广西,为日后合围全歼创造条件,且为二野扫清了由湘西进军西南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