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这部作品,是2024年电影圈的一个重磅惊喜。

在这个充满童真的故事里,我们不仅寻找到了自己年幼时的碎片记忆,同时也在换位思考后获得了更多关于人生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情看起来仿佛很零碎,思维跳跃性极强,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衔接并还原全部的故事,但所有细节都是为了核心主线而服务的。

前后逻辑自通,没有明显的拼凑痕迹,叙事相当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也是力透纸背。

这部作品中,其实处处都充满了讽刺和荒唐的味道,很多内容更是细思极恐,根本不应该被贴上喜剧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调皮捣蛋学生不上课的日常。

那么,你大概率没看懂这部电影。

我认为自己应该是搞明白了,所以把认为是正确的深度解析写了下来,分享给大家。

如果有想不清楚的内容,可以参考下叶秋臣的这篇文章,真相都藏在了细节里。

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未观影者若介意请慎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关于主创

该片由王子川导演兼编剧,他本身还是一个演员。

最早是执导话剧出道的,2019年开始转战电影圈,曾经参演过刘德华主演的《人潮汹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曾用名:《漫漫长日》)是目前为止王子川涉及的作品中,豆瓣最高分的电影,成功迈过了8分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子川导演的镜头嗅觉是很敏锐的,并且极少出现话剧导演的影子。

情感真切,场景朴实。

很多画面都让人仿佛看到了年幼时的自己,那个熟悉的地砖颜色,班主任去开会的阶梯教室,以及摇一摇吃起来嘎嘣脆的烧烤味干脆面。

若非有过人之处,又怎么会获得英皇电影的青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角团基本都是小演员,岳昊(饰演朱同)凭此片斩获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亚洲新人奖最佳男演员奖,算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千壹(饰演贺娜)的知名度相对高一些,她曾参演过电影《我不是药神》《深夜食堂》和《三大队》,以及电视剧《大唐狄公案》《昆仑神宫》《赘婿》和《故乡,别来无恙》等作品,大众相对熟悉。

徐艺瑄(饰演刘诗瑶)也是各种角色的童年演员,比如电影《妈妈!》以及电视剧《超越》《长月烬明》《猎罪图鉴》和《花间令》等等。

方东海(饰演徐建立)是《天真派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王浩宇(饰演张秋)是《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的大头儿子。

过去,他们都是以配角和回忆的形式存在于影视作品中,只作为“绿叶”而存在。

如今,《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中他们终于成为了“红花”,绽放出独特的花香。

看着小演员们的出色表现,就会萌生一种后继有人的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里还有一众明星做“绿叶”配角,王珞丹、金世佳、张本煜、李勤勤、黄小蕾、范湉湉等等,均有客串出演。

“红花”和“绿叶”换位,擦出了不一样的惊喜火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关于幻想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点闹哄哄的,很多地方没看懂,尤其是一些非现实的因素。

其实,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应该也有这样的“超能力”。

好奇小偷是什么模样,然后把他们想象成一个拥有巨鸟面孔和人身的怪物。

这样的小偷,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快速“偷”走自己考得很烂的试卷。

“丢”这个行为,就从主观变成了客观。

也会在自己即将被当众批评时,幻想一个能够从天而降的救星,哪怕是外星人也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星人和牛老师在教室外走廊打架这段戏过于精彩,以至于后面的剧情都稍显黯然失色。

从老师既不害怕也不惊讶的神情,以及教室里其他小朋友不为所动的细节,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一幕仅仅发生在朱同的脑袋里。

否则动静那么大,还能像无事发生一般,不现实。

那么,这个外星人又从哪来的呢?

我们在朱同校服背面找到了答案,那是他幻想出来的小伙伴,朋友们来出手相助了。

曾经,我们管这个东西叫做“想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外星人被牛老师打倒,朱同的内心挣扎也被迫结束了。

他像外星人小伙伴一样,心里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由于朱同弄“丢”了给家长签字的考卷,所以牛老师又拿出一份新的让他重新做,并写了一段话阐述事情原委。

怎么处理卷子,又成了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同想起了早上喝的半袋豆浆,他开始有了尿意。

这个尿意,其实暗指了他的心理压力。

所以,我们看着朱同手上拎着的豆浆越来越多,越来越沉,压垮了他。

最后,漏掉了。

这处剧情也设计得很妙,豆浆袋子破了,液体喷了出来。

朱同也需要去厕所解决自己的尿意,由此引出了便便怪。

便便怪靠着吃纸为生,试卷就是他的食物。

不假思索,朱同马上将试卷给便便怪双手奉上,又一次将试卷的丢失从主观变为客观。

是便便怪抢走的,并非他有意扔掉。

接着就到了广播操环节,朱同的自创动作与众不同,但很有活力和冲劲儿。

此时,教体育的窦老师来到他身边,称赞他做得很棒。

这大概是朱同极难得被认可的时刻,终于有一件事能和家里的长辈们讲讲了,一定会让他们开心的,他绝对不能搞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有没有窦老师拍他那一下呢?

我认为是没有的。

窦老师说自己不记得,有可能是一种婉拒,有可能真是一种健忘,毕竟对于他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而已。

但对于朱同而言,这件事却太重要了。

他反复去找窦老师确认自己有没有被拍,就出现了那个躲在屁股后面隐形的小怪兽,也是他幻想中帮助自己的那些存在。

在没有真正问出口之前,那个隐形的小怪兽会一直拍打他的屁股,不断“鼓励”朱同去毛遂自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同的内心,其实是自卑和怯弱的。

在作文结对子环节,他其实很想主动申请和刘诗瑶一组,但始终没有说出口,后续在张秋面前即便很馋干脆面直舔嘴唇也没有主动要一口,这些就像面对窦老师时一样。

因此,他的心里便产生了这样一个角色,赋予自己勇气的隐形小怪兽。

只是,我们没看到怪兽的模样。

“怪兽”们,变得逐渐隐形了,慢慢不见了。

后来,这些帮助朱同的小伙伴们,逐渐从非现实的幻想角色,过渡到现实里的宋老师和同学们,游戏厅里那个不愿意服从规则的大英雄,以及那些闪闪发着金光的“好”字,甚至是分身和隐身的自己。

这个安排其实是在暗示,朱同的“幻想”能力正在慢慢消失。

他也在逐渐从“不合群”,变得“合群”。

所以,朱同在三年级丧失的“超能力”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童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关于现实

将上述所有幻想的剧情全部剥离,你会看到另一个现实的故事。

转学生朱同来到新学校之后,学习成绩跟不上,也交不到要好的朋友,每天要挤公交车上学。

早餐经常被拥挤的人群给搞丢了,就连豆浆也怕全都撒了只能快速喝完,衣服弄脏了也没办法,唯有被迫不拘小节。

片头中龙里实验小学的大蒜种植角落里,只有朱同的大蒜没有发芽,意味着他始终没有被接纳和认可,显得格格不入。

成绩不好,数学考试只有36分,不敢找家人签字。

一来是怕挨骂,二来是不想老人担心,他们年纪都大了。

灵机一动找小卖部的老板买了一支笔,试图让对方给自己签字交差,但被狠狠拒绝。

这个老板呢?

暗地里给很多学生都签过字。

连他都在排挤这个“转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住得很远,所以总会面临迟到的风险。

站在门口那个喜欢在老师面前邀功的“小领导”,肩膀上有两条杠,非要朱同说出自己是哪个班的。

朱同不想说,因为他知道一旦说了,那犯错和批评就坐实了,毫无转圜余地。

于是,他只能逃跑。

过关斩将,好不容易摆脱了小领导,接着又迎来了收作业的小班长。

小小年纪就戴着眼镜,平日里的压力想必也不少。

黑板上写着“今日迟到:朱同”,好在这些字没有出现在校门口那个小领导的本子上。

牛老师让他去教导处李主任那里接受训话,那是问题学生的聚集点。

朱同认识了喜欢吹泡泡的贺娜,也与张秋成了朋友。

张秋借了两本朱同的教材书,垫在了即将要被他爸爸踢的地方。

果不其然,家长教训孩子的方式还是如此的野蛮和暴力,草率和漠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口挂着达尔文的名人名言——敢于浪费哪怕是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那么,等在教导处门口的学生们,他们的时间是在被谁浪费呢?

为人师表,也并非都是因材施教的模样。

是不是所有老师都如此呢?

答案是否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老师就与众不同,即便面对打赌吃笔帽的男同学,也没有狠狠指责对方往女同学脸上画彩笔道的行为,而是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危。

她是朱同生命里的一束光,会给没认真吃早餐的他拿来剥好的鸡蛋,还会在课堂上赞美他学习速度很快,生活能力极强。

那么,这种极强的生活能力从哪而来?

自然是从生活中而来了,因为他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朱同说,他妈妈不方便,姥姥姥爷身体不好,也不知道爸爸住在哪。

张秋说自己梦见爸爸被老虎吃了时开心地笑醒了,接着又对朱同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因为他觉得没有爸爸才是更好的。

从朱同的沉默,以及种种细节都表示,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由老人抚养长大,爸爸根本不管这个家。

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不是他。

在整部电影中,朱同一直寻求的都是被认可。

此前在宋老师那里获得过赞美,若是能在体育窦老师这里也被嘉奖,似乎就是一个三年级小朋友的人生巅峰了。

于是,朱同脑袋里幻想着他参与的广播操比赛获得冠军,刘诗瑶与贺娜同时为其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现实中,他想获得认可远比想象中更困难。

英语课上没带教材被老师赶出去找,恰好碰上校长给来参观的领导介绍情况。

朱同又听到了那个令他窒息的问题,你是哪个班的,怎么不上课。

一旦说了,“罪名”又坐实了。

他很想像早上碰见徐建立时那样,尽快逃走。

但面前的大人们就像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看似是“装病”,实际是某个地方真的“病”了。

被老师带去医务室,撒谎说哪哪都疼,于是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要去医院做手术。

害怕挨刀子,就说自己突然不疼了,诊断就瞬间更改为胃痉挛。

断症也真是草率啊。

大人们草率和漠然的事情,又何止这一件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医务室前,朱同再次被问了那个自己最恐惧的问题。

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

即便只是在记录本上登记而已,但朱同早已将此与早上迟到和没去上课这两项罪名关联,自然犹豫。

脑袋里火速生成了一个假名,叫李强。

挺好,毕竟学校的标语就是“未来自强”,押韵了。

二年二班的李强同学,倒霉地又撞见了校长和领导们。

而且,就在二年二班的门口。

谎言被当众戳穿,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垮了。

请家长。

朱同难受极了,因为他不想家人为自己操心,只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好消息,没想到竟是晴天霹雳。

所有老师看起来都铁面无私,唯有求助夸奖过自己的宋老师,由此接下了写检讨书的副本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球落在他的脚下,还回去的时候不小心打到了正在玩篮球的人,反而被飞来的篮球砸中了脑袋。

这场戏也妙极了。

朱同就是这样,在追求和获得的不同之间,反复横跳。

那些幻想里的怪兽帮手们,几乎再没出现了。

因为鼻子流血,所以朱同回到教室,意外发现贺娜在翻其他同学的东西。

当初在教导处时,贺娜就是被批评了这个问题。

朱同坦然,表示只要不翻他的东西就行。

贺娜说,你有什么值得我翻的。

连被“欺负”,朱同都是没有资格的。

他们一起看金丝熊,就是黄金仓鼠。

还翻看了刘诗瑶的日记本,里面闪着金光。

这个金光是什么?

后面的戏里告诉了我们答案,就是“好”字。

从此处开始,贺娜的人设开始变得丰满起来。

她不再是一个高冷不说话的孤僻小女孩,而是能够在朱同鼻子受伤时丢出一卷纸的“帮手”了。

导演专门留了一处贺娜结巴说错台词的戏,没有重拍,也没有删。

他大概想说的,就是小孩子本身就是会犯错的,王子川导演所求,大概讲究的就是一个“本真”。

吹泡泡的贺娜突然消失了,就像他曾经的那些怪兽小帮手们一样。

在尝试融入的过程中,朱同似乎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他的世界里,逐渐从“幻想”过渡到了“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门口的小吃摊被扫荡,他只想拿走自己带来的鸡蛋,鸡蛋就是他目前最珍视的东西了,他不能再失去。

哪怕是被混混们卸了一条腿,也不能耽误早先定好的彩排。

这个鸡蛋,就是广播操比赛。

结果,混混将他带到地下游戏厅,一番混乱之后,鸡蛋又碎了。

他唯一的念想,也没了。

“我蛋碎了”大概是个笑点,但叶秋臣在看此处的时候,却根本没有笑出来。

因为我知道,没什么可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娜第二次将纸递了过来,教授朱同在心情不好时,就在手心里写“好”字的方法。

那个“好”字金光闪闪飞走了,在天空中变成了灿烂的烟花。

朱同将金光闪闪的“好”字画在了黑板报的手上,却被教导处主任指责,要求他擦掉。

可是朱同才刚刚获得了新的信念,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所以他又想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贺娜告诉朱同怎样去写作文时,她提到重点是多读书。

贺娜这个角色是一个发挥空间很大的人物,但电影对其的刻画属于浅尝辄止,有些意犹未尽。

她的作文满分,是通过汲取大量课外读物的养分才拿到的,与那些抄袭的同学根本不一样(此处似乎比照现实,意有所指)。

但有什么用呢?

老师也没看出抄袭的作文,仅仅换了几个关键字,就给了满分。

大人,还是那样的草率和漠然。

小卖部的老板亲眼看着朱同都带到了游戏厅,竟然无动于衷。

与他拒绝给其家长签字或许是相互对应的,朱同不属于这里,他的闲事自己也不要管。

又是一次大人的草率与漠然。

电影里反反复复地强调,就是不希望观众忘记这个重要的观点。

游戏厅里,朱同幻想着那个英雄可以拯救所有人,最后只现实地得出一个残酷的结论。

这世界没有幻想,只能自己救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必须要把检讨书写好。

但怎么写呢?

贺娜说,没有教人写检讨的书。

因为“好事能抄,坏事不能抄”。

“好”与“坏”,其实是很难定义的。

“好”是千篇一律的,“坏”是特立独行的。

完成自己阶段性的小帮手任务后,贺娜又一次吹着泡泡消失了。

接棒的是张秋,那个借教材防挨打的淘气小子。

张秋作为写检讨的经验大户,带朱同去了秘密基地,又强调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重点。

原来朱同做的每件事,都是以帮助的初衷开始的。

校长的照片嘴唇颜色掉了,他为了防止不同就给所有人都补了色。

模仿清洁工烧落叶,意外烧到了窗户闯了祸。

话筒不好使,最开始他只是想修,没想到越帮越乱。

在张秋的辅导下,朱同数着稿纸格子写标题,很快掌握精髓将检讨书写完了。

阶段性任务完毕,张秋也神功加身飞到天上去了。

接着,朱同回到了厕所。

便便怪正在做题,他从那里拿回了自己丢弃的试卷。

这个帮手再出现时,早已经不是帮助他的存在了,只是上个阶段还未消失的怪兽而已。

检讨书塞进了门缝,很多闪着金光的“好”字飞了出来。

朱同也心情大好,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如愿去参加团体操排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碰上徐建立,朱同的奔跑也不再是沮丧的逃跑,而是带着明确目标的前进。

他们经过了这一天发生的所有场景,看到了诸多藏在背后的秘密。

接着,朱同用游戏厅里学到的“自救”秘籍,打败了徐建立。

最后,他终于来到了操场。

广播操排练,是这一天时间里,朱同唯一没犯错的时刻,甚至比其他的同学都要卖力。

他把自己的部分学得很明白,跟着刘诗瑶一起往前跑。

最后,Ending Pose定在了“时代在召唤”的牌子上。

朱同,刚好在“召”字后面。

可这部电影里最讽刺的点,就在于结局的设计。

时代在召唤,可“召”字将朱同挡得严严实实,明显他不是被召唤的那个,他没有办法被“同化”。

不论是哪种理解,对于三年五班的朱同而言,他都是通过抛弃才有了获得。

作为学校的试读生,在经历种种之后,朱同最后还是转回了原来的学校。

片尾的画面里,张秋对朱同说,我想了一上午,好像没在学校见过你。

是啊,他本来就不属于这里。

或者,根本不应该来到这里。

朱同有自己的天赋,他抗压能力强且乐观向上,同时绘画和生活技能方面都很厉害。

校服上画的都是自己创作的形象,然而牛老师只会戏谑他是“朱同大画家”,教导处主任只会让他把修改的板报擦掉还原。

完全忽视了他的优点,“因材施教”成为了挂在嘴上那句很漂亮的词。

宋老师,只是极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朱同不是被召唤的孩子,哪些人是呢?

像刘诗瑶那样的,班里的好学生,老师的好帮手。

身边所有的人都喜欢她,在朱同的幻想里刘诗瑶就是一朵美丽的小黄花,而贺娜只是杂草般的存在。

刘诗瑶就代表了那些听话,懂事,得体的“小大人”。

明明只是孩子,为什么要被称为“大人”才可以获得认可?

那五个满分的同学,同意与低分的人进行结对子互助,仅仅是因为他们听老师的话,且能凭此获得期末的思想品德加分。

他们已经熟知了这个世界的规则,知道怎样可以通过“努力”去迎合并获得奖励。

可是,这应该是孩子们做的事吗?

孩子们,本应该慢些长大。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大人”。

如果,让学生们听话,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和驯化。

如果,某种教育的存在,只是为了让特色泯然于众人。

那么,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懂事和听话,是最大的需要。

需要,也是毒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的最后,背景音里提到了朱同姥姥说的话。

只要每天笑呵呵,得到的总比失去的多。

是啊,在如此时局之下,我们能改变什么呢?

我们无力去改变这一切,只有调整心态,不断磨掉自己的棱角去适合社会的规则。

讲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对大环境而言,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我们对此的批判,有意义吗?

也没有。

像不断给学生说英语的蒋老师一样,底下坐着的人,大多数是听不懂这些的。

像外星人出现在牛老师面前一样,他带着许多无解的问题而来,想请教却被无情地打回。

像体育场的围栏外面长着的杂草,明明长得比校园里都要茂盛,但没有孩子能翻出那面围墙。

是朱同吗?

是他,也是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很想念那个“现实”之外,沉浸于“幻想”之中的朱同,期待未来还能与“你”再重逢。

还能吗?

能吗。

再见了,三年五班的朱同。

再见了,曾经的我们。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