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是明朝建文年间的一个忠臣,出生在江西吉水带源,在洪武末年的时候,他成功通过科举考试,在江西乡试中排行第一,后来又相继参加了会试、殿试,最终在建文二年的一场策对中获得进士一甲第二名,也是所谓的榜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排行第三的那个人叫做李贯,他和王艮、胡广都是江西吉水出生的。朝廷见他们哥三都是同乡,便一同让他们进入翰林院担任攥修,参与编写《太祖实录》《类要》、《时政记》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王艮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撰修,他所的话在朝中根本就没有分量,其所提的建议也基本不为朱允炆所接纳。到了建文四年六月份的时候,燕王朱棣的军队已经在多场胜利后,逼近南京城了。就在京城被攻陷的前一天晚上,解缙、胡广和王艮这三个一同在老乡吴溥家里聚会,他们在一同商量着,燕军入城之后,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三人的离去之后,吴缚只有十四岁的儿子吴与弼对他的老父亲,直言表示:“胡叔叔是一个很仗义的人,如果他真的选择为国捐躯的话,那就真的能够留名千古了!”

然而吴缚对着儿子表示:“你这三位叔叔,只有王叔叔一人才肯为国捐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缚笑着对儿子说:“看看,你胡叔叔都这个时候,连一只猪都舍不得,怎么会舍得为国捐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朱棣的军队攻破了南京城,此时原先大谈特谈君臣大义的解缙和胡广都迅速地背叛了朱允炆,转而向朱棣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