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2-5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

的发病高峰期

注意!

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

容易被忽视

儿童和成人都要做好个人防护

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或称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低龄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等特点。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有少数患病儿童会留有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后遗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Nm分为12种血清群和不可分类血清群,引起流脑病例的Nm血清群主要为A、B、C、W、Y和X血清群,目前全球面临多个血清群Nm流行和变迁威胁。

近年广东省A群和C群流脑病例构成呈减少趋势,B群、W群和Y群病例构成增加,流脑病例流行菌群构成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感染了流脑会有哪些症状?

流脑发病潜伏期为1-7天

多为2-3天左右

病死率为5%—10%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低龄婴幼儿感染后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可见前囟隆起,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等。

严重的暴发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6-24小时内即可危及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混淆和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流脑是如何感染的?

流脑的隐性感染者较多,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如何预防流脑感染?

接种流脑疫苗

接种流脑疫苗是给孩子最好的健康保护,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脑症状。现阶段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又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选择。

  1. 免费的流脑疫苗: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适龄儿童在6月龄和9月龄分别接种1剂次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和6岁时分别加强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均为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途径:皮下注射。

  2. 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流脑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家长可以在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情况下选择为孩子接种。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擤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2.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 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4. 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做好防护

  1. 应尽量避免与有上述症状病人的接触。

  2. 在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应戴口罩。

  3. 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

预防性服药

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

来源 ▏大城县疾控中心

编辑 ▏刘宁 刘贺英 王小东

审核 ▏张俊英 贾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馨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