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亮亮

日前,香港高院上诉法庭裁定香港特区律政司就2019年“港独”歌曲《愿荣光归香港》申请禁制令胜诉。根据裁决,以任何方式广播、表演、印刷、出版、销售、分发、传播、展示或复制该歌曲,包括改编版本,而具有中国香港国安法等法律所定义的煽动分裂国家、侮辱中国国歌意图的,均可能触犯藐视法庭罪。这一裁决迅速引发香港和西方社会的关注。

《愿荣光归香港》(以下简称《愿荣光》)产生于2019年香港“黑暴”最猖狂的时期,在曲名和风格上受西方宗教音乐影响的表皮下,以“港独”为内核,是“黑暴”支持者臭名昭著的代表性歌曲。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律政司要求禁止此曲,是维护国家安全及国歌尊严依法依规的正当必要之举。目前,《愿荣光》已在香港绝迹,但在互联网上依然对香港用户可见,如在视频网站YouTube和一些搜索引擎中仍有多种版本传播,仍在毒害香港社会,这才有了香港高院这次裁决。

问题是,仍在传播《愿荣光》的国际社交媒体是否会遵守这一裁决?香港高院颁布裁决一周后,YouTube正式宣布将遵守裁定,即时起限制香港用户浏览32条受禁制内容的影片,相关链接也不会再出现在香港的搜索引擎结果内。但YouTube同时也表示考虑上诉。而对于香港政府全面下架《愿荣光》的要求,YouTube迟迟不做回应。此举并不出乎意料,一方面YouTube为了香港市场必须遵守香港的法律,而所谓考虑上诉云云,既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也是为了应付西方媒体的批评。在YouTube表态之后,一些西方媒体毫不意外地指责YouTube“屈服于压力”,不过此事在西方舆论场中并没有掀起浪花。虽然在香港以外YouTube上《愿荣光》相关视频依然存在,但已经不成气候。

2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指出,已留意到本地平台已不再显示相关歌曲的链接,并强调香港政府会继续关注事态发展,相信网络平台一般会在合法的情况下经营。

YouTube的风波算是告一段落,但仍有问题亟待解决:大量“落户”在香港的跨国公司,大都能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但像YouTube这样公司机构在境外、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云经营”平台,其业务和用户遍布全球。虽然它在香港下架《愿荣光》,但在香港以外的地方仍然可以传播,造成负面影响,而香港法律对此是无管辖权的。这一问题牵涉到国际互联网的一大本质性特点,即没有全球性的法律规管这类问题,也缺乏相应的惩治手段。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可以依据本国法律法规对在该国运营的国际网络平台上的某些内容加以管理,但其生效范围都仅限于该地区。

法律边界受到局限与监管措施难以落实,其实是很多国家在面对大型跨国公司时的共性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边界,这让法律在与互联网相叠加时,自身的边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模糊,在互联网上执法时很难捉贼拿赃、追责时也很难锁定对象与责任,给相关工作造成不少困难。另一方面,大型跨国公司因较为复杂的资本构成,其归属难以一概而论的同时,普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罚重了,影响本国招商营商环境;罚轻了,不仅对跨国公司起不到惩戒效果,反而可能削弱本国法律的权威性。尺度的拿捏十分讲究火候。

中华民族是守规矩、知礼节、讲道理的民族。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出海世界各地,无论是经营发展还是落地生根,都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司法系统的权威,很多时候甚至比当地企业更遵纪守法,是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营商模范。反过来,即便不考虑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外国企业来华在港经营,严格遵守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是其最基本的义务和底线。我们欢迎各界友商前来依法合规经营,共享发展红利;而对于知法犯法的责任方,也一定会严格执法、绝不姑息。此次对YouTube的要求为依法监督国际互联网平台在港运营树立了标杆,期待各家企业在这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为自身谋发展,为社会谋安宁。(作者是香港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