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继续第三卷理经的中节下半部分,这部分讲的是无为之理。

原文:

曲则全,枉则生,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

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

译文:

能弯则能全,能屈则能生,低洼所以充盈,凋敝则有新生,少欲才能得到,贪多则被诱惑。

所以圣人执一无求,作为天下的式范。

不自视甚高,所以明智。不显示自己,所以声名彰显。不自夸,所以有功。不自满,所以能成长。

只有不争,所以天下都没有能和其争的人。

古人说的委曲求全,哪里是虚言啊?待人以诚,则全天下都归心于他。

委曲求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析:

委曲求全这句话咱们总听,现在也算是找到出处了。委曲求全这个词听到会让人觉得委屈,凭啥呢,凭啥我要委屈自己求全?其实道德经的本意不是让你委屈自己,而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我。

理经讲了这么多内容,本质上都是在讲无我。道经讲无物,德经讲无私,理经讲无我,无物无私无我加起来,就是无为。

弯啊,曲啊,其实就是无我相,凋敝新生啊,无寿者相,少欲不贪,无众生相。这样把相给一一放下来,一相也不着,这不就是执一之道,成为天下的式范了嘛。

既然没有了自己,你视自己干嘛,你见自己干嘛,你评价自己干嘛?那不是神精病吗,啥也没有你在那看在那说。这样的存在,天下谁能与之争?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想打想争也使不上劲啊。

如此,天下归心。

无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唯不敢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不敢为也。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安而善谋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译文:

勇于敢则死,勇于“不敢”就能活。这两者或有利或有害,唯有勇于不敢。

天之所以讨厌前者(勇于敢),谁知道其原因呢?是因为圣人勇于不敢为。

天之道,就是不战而能胜,不言语却能应对,不召却能有人自来。

安然却善于谋划,天道就好像大网一样,虽然稀疏但是不会漏下任何。

解析:

首先勇和敢是不同意的字,现代习惯把他们放在一起,容易让人混淆。勇是行动力,是担当,看其结构,上甬下力,甬字古代是管道,是一种通畅的勃发的意象,涌出,喷涌,后来希望兵卒能勇,也称兵为甬,兵马俑。

勇就是一种坚决的执行力,一种负责任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这个字和勇不一样,敢表示一种鲁莽,我们常说,你怎么敢的?你怎么敢这么做?说的就是你冒昧了,不该做。李逵就是敢的表率啊,他是啥都敢。因此,敢一般是贬义词,谁敢,意思是谁想冒犯触霉头。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勇于敢,那这个人就是虎啊,就是蛮,做起冒犯人的事情非常有力量。所以,天喜欢那种勇于不敢的人。就是恭敬而规矩,勇于彬彬有礼,勇于担当和维持秩序。

试想如果大家都勇敢,勇于冒犯,那天子还要不要做了?规矩还有设定的必要吗?

如果每一个人都认真负责,坚决执行秩序,负责任地坚持不敢,那天下才能安定。

所以我们以后要说勇不敢,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天子,除了要带头守规则之外,还要坚持不轻易挑起战争,要能做到不战而胜。这让我想到现在的朝韩,韩这领导也是逗啊,挑起事端,真不知道能不能承担得了后果。像前任一样,不战而获利不好吗?

“不言而应”,其实有没有发现,咱们的外交很少把话说清楚的,很少放狠话,都是通过行动来表达态度。因为如果你放话了,没做到,就是沦为人家的把柄,你为啥要说呢?就拿缅甸这件事,我们没有任何威胁吧,没说你怎么样怎么样,否则我就弄你啥的吧。我们就是不言语,把事情干了,你们都要服,还无法指责我,因为你也没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