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SG Auto汽车经营与服务

近日,据博主孙少军透露,保时捷经销商集体逼宫厂家,原因是今年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型根本卖不动,车价跳水,亏本卖车。

但保时捷中国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仍然选择压库,只是豪华车价摆在那里,压1台相当于大众丰田5~8台,4S店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经销商以停止进车为武器,要求保时捷总部换高管,给补贴,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汽车媒体人桑之未也公开发布消息称,五一前保时捷投资人给保时捷发函,对近期销售新车亏损要求保时捷中国进行赔偿,目前经销商投资人约65%不提车。

保时捷总部派一个调查团到中国,调查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德国总部对中国CEO已不信任。

桑之未称,5月25日,保时捷全球销售董事来中国,对保时捷中国目前遇到的问题听取中国区汇报,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仍未有解决方案。

在华销量下滑折射保时捷困境

保时捷纯电动车型有两款,分别是保时捷Taycan参数图片)和保时捷Macan,其中Taycan是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于2019年9月投放市场。

2024年4月,保时捷Taycan新款车型上市,涵盖运动轿车和Cross Turismo两种车身形式,售价为103.8~199.8万元。

保时捷Macan则于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上市,官方指导价为72.8~96.8万元。

数据显示,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为320,221辆,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79,283辆,同比下滑15%,成为全球唯一下滑的市场。

此前由中国连续蝉联8年的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现由北美地区接棒,该区域全年交付新车8.61万辆,同比增长9%。

2023年,Taycan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7%,至40,629辆,占保时捷总销量12.7%。

2023年,Taycan车型在华销量为4205辆,和其他国内自主品牌高端纯电车型销量相比,这一数字并不显眼。

进入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下滑并未停止。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全球交付量为77,640辆,同比下降3.9%。其中,在中国市场,保时捷交付了16,340辆汽车,同比下滑24%,北美市场则同比下滑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量下滑也影响了保时捷的全球业绩。2024年一季度,保时捷总体营收为90亿欧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8%。其中,车辆销售额为8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2.7%。

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为23.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0.3%。销量利润率也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

保时捷的业绩压力,导致了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

厂、商矛盾激化早已有所显现

事实上,汽车厂、商矛盾激化早在10年前就已有所显现。

由于厂家商务政策和压库行为,导致经销商库存超限、价格倒挂,引发资金紧张,经营费用和财务费用大幅增加,经济效益下滑,不少经销商出现严重亏损。

2014年11月,多家宝马经销商联合上书,向宝马厂家提出了多项要求,其中包括宝马向经销商额外提供60亿元的补偿,以弥补上一年的亏损。

另外,经销商的要求还包括厂家与经销商一起制定第二年的销售目标,不得强制要求经销商购入汽车附件,不应要求经销商购车和为零售销量垫付等等。

宝马的厂、商博弈也拉开了经销商公开抱团向厂家“要补贴”的序幕。随后,进口大众、奥迪、一汽丰田等品牌经销商也加入了“求补贴”的队列。

2015年1月初,宝马厂家同意向国内汽车经销商支付51亿元补贴。

2015年2月,一汽丰田在2014年度经销商大会上公布,将向经销商发放12.4亿元补贴款。一汽丰田成为继多个豪华品牌之后,首个大额补贴经销商的合资品牌。

在多年前的这场博弈中,尽管有的经销商最终成功获取返点补贴;有的整车厂则选择主动补贴经销商,迎来好评;也有经销商选择集体声讨,厂家和经销商双方陷入谈判僵局。

但是,厂、商关系的博弈,自那时起就已成为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话题。

回到今天的市场,由于变化的因素太多,加之新出现的品牌太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在今天的中国,汽车授权经营仍然是主流。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4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同比下降1.0%,环比上升1.1%,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于不景气区间。

2023年经销商生存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仅27%的经销商完成了全年的销量目标。这也表明,遭遇市场困境的,不只保时捷这一个品牌。

截止目前,保时捷官方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文/徐诚)

点评

当前这个时代,电动化发展迅速,更新换代时间比以往更短,国内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崛起有目共睹,这些车型在功能体验上与保时捷的差异,远远低于价格上的差异。毫无疑问,自主品牌电动汽车价格更亲民。而保时捷的价格则更多贵在品牌溢价上。

在经济形势仍然低迷的今天,“性价比”战胜“情怀”是大概率的,毕竟钱没那么好挣。用户可选择的高性价比电动汽车越来越多,愿意为保时捷的品牌溢价买单的客户越来越少,所以,保时捷的销量出现下滑并不意外。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是与众不同,正如我们所见,车企掌门人都开始亲自下场吆喝,用个人IP的影响力来带动品牌,可见竞争之激烈。对于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来说,如何调整在中国的产品策略、营销策略以及和经销商的关系,是厂家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如果厂家改变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的速度,那么市场份额被吃掉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