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八集短剧《我的阿勒泰》,带火了阿勒泰。

流量来得始料未及,根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自《我的阿勒泰》热播后,阿勒泰7月的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0%。同时,航空方面数据显示,未来一个月,乌鲁木齐至阿勒泰航线订座量环比增幅明显,其中去程订座量环比增长超过50%。

有新闻称,当地旅游收入十天超四亿元。

事实上,地处自然风光绝佳的新疆伊犁,又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具备如此天时地利的阿勒泰,其宁静广袤、风景如画不用宣传,也完全可以想象。

但想象是一回事,当其“夕阳流金,海洋在天”的辽阔深远,通过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悄然将文字和想象转化为视觉的震撼,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诱惑是致命的。

因此,不仅《我的阿勒泰》成了今年国剧市场的收视和口碑爆款。“阿勒泰”也成了游客心目中的天堂和圣地。

不过,游客暴涨的同时,也有不和谐的因素。今天,就有一则“去阿勒泰旅游的人膀胱告急”的消息上了热搜。

原因是旷远的阿勒泰牧场,零星的小镇和村庄,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设立公共洗手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因找不到卫生间而憋尿,很多人反映“膀胱被憋炸了”!

即便能找到卫生间,也很令人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可以理解,生活在那片原生态的地界,在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同时,一定也在承受着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凉与不便。

不过面对突然而降的泼天富贵,阿勒泰地区文旅局局长德丽达·那比曾迅速回应了:他们将持续改善基础性服务,比如补充移动式厕所。

这下准备去阿勒泰旅游的游客们,可以放心的“”面向自然,奔向自然,回归自然”了!

那么,带火阿勒泰的《我的阿勒泰》,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部剧,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著作,故事主人公李文秀,身上很多地方都有作者的影子。

19岁的女孩李文秀(周依然饰),父亲早亡,妈妈张凤侠(马伊琍饰)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相依为命,在边远的牧场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

文秀性格内向自卑,又有些许虚荣,自小怀揣着一个文学梦,却由于读书不多,实现梦境的路途上屡屡碰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得已文秀在乌鲁木齐的餐馆打工。只是性格孤僻软弱的她,常常周围的人嘲笑和质疑。在一次闯了祸之后,被辞退了。

辞退之后,她还被自认为的好友高晓亮黑了一把,明明给她要到了300块遣散费,结果却只给了她100元。

外面的世界现实而又残酷,文秀就想回老家休整一段时间。携带着被同事骗剩下的遣散费,她回到阿勒泰牧场,投奔她的母亲张凤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凤侠她和丈夫早年作为建设兵团的一员,在这里扎下了根。丈夫早逝后。淳朴的牧民也温暖着张凤侠的心,让她身处异乡却踏实自足,逐渐让自己的生命融进了阿勒泰河谷。

率真、勇敢、乐观的张凤侠和女儿不同,她从不向往都市的繁华,更喜欢牧场生活的宁静淡然。

在人迹罕至的阿勒泰,张凤侠的杂货铺就像一间温暖的驿站,保证着基本的物资补给,也无形中连接着与当地牧民的情感。张凤侠因此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哈萨克牧民最为信赖、亲密的汉族朋友。

但是,母亲的这份自在洒脱与乐观豁达在年轻敏感的李文秀看来,似乎更像是逃避,更像是躺平。

就这样,失落迷茫的李文秀和乐观豁达的母亲,在阿勒泰这方自由的天地里,在蓝天白云、悠游的时光中,碰撞着、和解着,融合着……

时光如哈萨克音乐一样宁静流淌,张凤侠也成为文秀的第一位心灵治愈者与启迪者。

她对文秀说:“什么叫有用的人?草原上的草和树,有人吃有人用就有用,没人吃没人用,呆呆地待在这也很好嘛!”

庄子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张凤侠朴素的话语,无意中契合了老庄思想的智慧。她在用自己朴素的言行告诉女儿,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别人来界定的,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舒适与坦然,人活着能够自洽就很好。

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生活智慧。

在文秀的成长历程中,确切的说是文秀的生命中,另一个最重要的人是牧民的儿子巴太(于适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牧民是要根据季节变换转场的,巴太一家要奔赴夏牧场,而张凤侠也想去夏牧场看看,就这样命运把这对年轻人聚到了一起。

巴太把马看做亲人,对他的爱驹“踏雪”更是视如性命。在最初的各种场景中,你会觉得在他心目中,“踏雪”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远远重于文秀。

刚刚认识文秀的时候,担心文秀吓到踏雪,他让她不要一惊一乍。两人在一起,他谈论的也总是踏雪,哪怕是“踏雪愿意让人骑了”这样一件小事,在巴太看来也是了不起的一件“大秘密”。

即便两人渐生情愫,当巴太在草坪上策马驰骋,飞奔而来时,文秀满怀期待,然而巴太奔向的却是踏雪……

因为,他第一眼看到的永远是踏雪!

当巴太准备向文秀表白时,踏雪跑了,巴太毫不犹豫留下文秀一个人在黑黢黢的树林里,去追踏雪……把文秀气跑了。

然而,就是这样把踏雪视为挚爱的巴太,在一次踏雪意外受惊,载着文秀一路狂奔时,文秀被颠下了马,脚被马镫套住……就这样文秀被踏雪拖着越跑越远,生命危在旦夕。

为了救文秀,巴太搭弓射箭,射杀了踏雪……

满屏的血红色中,巴太痛苦地仰天长啸,他用哈萨克族人传统的方式,把踏雪的头颅挂在树上,以此祭奠自己最心爱的马。

然后,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夏牧场。

文秀理解爱人的痛苦,需要时间来治愈。因此她一边等待心爱的人,一边拾起笔,不间断的写作。笔下流淌着阿勒泰动人的风光和岁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而她心爱的男孩,三年后终于归来,二人相视一笑,成了阿勒泰最美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秀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她身上有许多现代年轻人的心路缩影。

好的文学之所以打动心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共鸣。

同时,滕丛丛导演的拍摄非常讲究,每一帧画面都如诗如醇酒,美的醉人。

特别是当柔美而不失奔放的哈萨克音乐时常响起,伴着草原的夜色,拨动着观众的心弦,非常治愈,也非常令人向往。

都市钢筋水泥牢笼里的我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方便快捷、繁华绚烂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被贪婪的欲望和巨大的工作压力裹挟。紧张、焦虑、冷漠、压抑的情绪充斥着我们的心灵。

《我的阿勒泰》带着一股清新自由的气息扑面而来,唤醒着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原始记忆,提醒人们:生命需要繁华热闹,更需要诗与远方。

伊犁河谷如诗如画,雪山、草原、河流、湖泊、森林、牛羊组成了大自然的浪漫交响,赛里木湖、那拉提草原、天山峡谷、冰河遗迹、独库公路、薰衣草花海……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阿勒泰》,吸引着众多的人从都市出走,寻找一个暂时可以安放心灵的所在。

所以,与其说游客憧憬被导演加了滤镜的阿勒泰,不如说他们是去领略《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身上的那种对抗虚无的强大心流。

如果当下的环境无法逃离,李娟笔下“物随心转,境由心生”的从容境界,才是《我的阿勒泰》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