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县范楼镇齐阁村通过发展牛蒡产业实现富民增收。 受访单位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一”期间,市民游客在铜山棠张桑果园里采摘桑葚。 许晨 摄

在徐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丰县牛蒡、棠张桑果、邳州白蒜、新沂水蜜桃等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与风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如今,这些农产品不仅成为徐州人的骄傲,更被赋予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殊荣,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挖掘农产品潜力延伸产业链

5月5日,立夏时节,在丰县范楼镇齐阁村牛蒡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绿油油的牛蒡叶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范楼镇齐阁村种植户张新建告诉记者:“今年牛蒡长势不错,预计到7月份将进入采收期。得益于机械化采收,自家种的三亩多牛蒡,一天就能收完,而且销售不用愁,直接运到村内的收购点和加工厂就可以了。”

范楼镇齐阁村是丰县最早种植牛蒡的地方,已有近30年的历史,80%的村民都在种植牛蒡。得益于牛蒡种植,富起来的齐阁村进行了村体改造,一排排别墅洋房整齐划一。村庄主干道以牛蒡为主题的景观引人注目,形象展现了牛蒡栽种、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彰显出浓厚的牛蒡文化。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牛蒡深加工产业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范楼镇已形成从牛蒡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富民增收。“这些年范楼镇在原有牛蒡系列出口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深加工产业,研发出牛蒡茶、牛蒡酱、牛蒡酒、牛蒡饮料、牛蒡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范楼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鲜牛蒡,一斤才卖到几块钱;而一袋牛蒡代餐粉,可以卖到几十元;做成面膜,一盒10片可卖180元;牛蒡做成的小零食、奶昔、代餐粉,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

如今,范楼镇的牛蒡特色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建成了10000亩标准化牛蒡种植示范园以及10余家牛蒡精深加工、冷贮企业,其中,拥有自主出口权企业3家,成立16个牛蒡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5个家庭农场,带动全镇3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产业融合促进农旅双丰收

今年“五一”期间,位于铜山区棠张镇夏湖村的棠张桑果园里,每天前来采摘桑葚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0年开始,棠张桑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棠张镇里围绕“特色+规模+效益”打造现代农业,实施棠张桑果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产业富民战略,在“三产融合”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桑果产业。先后投入450万元,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改造生产基地设施、建设桑果休闲采摘基地,大力提升棠张桑果生产条件、能力;同时,在棠张桑果质量控制、品质保持、品牌培育和推广运营上,持续推进,桑果生产每年每亩纯收入达18000元。

如今,棠张桑果的名气越来越大,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桑果+蚕桑+文化结合促产业”的特色发展路径。棠张镇现有桑果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大户4家,加工企业3家,每年4-11月份是旅游旺季,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营销收入400余万元。

借助科技创新,棠张镇还开发出了桑果酒、桑果干、桑叶茶、桑地鸡、桑蚕蛹、无花果果干、石榴汁饮品等食品,不断擦亮金字招牌。

宿羊山镇是邳州市大蒜主产区之一。近日,走进宿羊山镇蒜田垄间,一阵阵蒜香在空气中浮动,翠绿的蒜田一眼望不到头,蒜农们正穿梭其间忙碌。

“现在正是大蒜生长的关键期,一定要把控浇水量,不能漫灌。”在邳州市大蒜良种繁育基地里,宿羊山镇农技中心主任刘立中正在养护蒜田里的新品种。刘立中介绍,近年来,当地不断推进大蒜良种更新,与南农大、徐州农科院合作,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选出优质的大蒜品种,从而保证邳州白蒜的优良品质。

在位于沛县魏庙镇佟场村的徐州广勤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多条全自动新型稻米生产线正火力全开,忙碌地运转着。

走进车间,一股淡淡的米香扑鼻而来。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头戴工作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原料处理区,稻谷经过严格筛选和清洗,被送入砻谷机中,眨眼间,稻谷被脱去颖壳,露出雪白的大米。

沛县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光热兼有南北之长,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稻米。广勤米业总经理郑茂栋指着窗外的稻田说:“这里的大米晶莹饱满、清香软弹,兼具北方米的韧性嚼劲和南方米的软糯清香。正是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才使得沛县大米在全国享有盛誉。”郑茂栋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将‘沛县大米’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叫响、做优。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徐州市已拥有丰县牛蒡、棠张桑果、沛县大米、邳州白蒜、新沂水蜜桃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些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追捧的热门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不仅为徐州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盘活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在徐州最东部的新沂市,新沂金丝皇菊、时集水蜜桃、邵店板栗、阿湖葡萄……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土特产,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新沂农业发展一张张闪亮的名片。

“再过十来天,我的设施大棚水蜜桃就能上市了。”5月6日,新沂市大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文彬喜不自禁地说,新沂水蜜桃品种有中国沙红、大珍宝、春蜜、春美等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新沂水蜜桃形美、色艳、味佳,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为了持续做好特色农业这篇文章,新沂市围绕阿湖葡萄、邵店板栗、时集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根据市场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村电商作用,加快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展富民增收渠道。

“地标产品保护已成为新沂精准助农和农民增收的利器,也盘活了一方经济的新发展。”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联善说,新沂市还将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名片”的品牌效应,促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集团化发展,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在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过程中,徐州市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作用。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则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社会各界也积极关注和支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展望未来,徐州市将继续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潜力与价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同时,徐州市也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大力量。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引领下,徐州的农业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徐州市十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丰县牛蒡

牛蒡,别名牛菜、大力子、牛子、蝙蝠刺、东洋萝卜、东洋参、牛鞭菜等。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在体内积存,有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西医认为牛蒡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可以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中医则认为牛蒡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

2.邳州白蒜

白蒜,蒜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球状至扁球状,通常由多数肉质、瓣状的小鳞茎紧密地排列而成,花常为淡红色。邳州白蒜具有蒜头大、皮白、肉脆、耐储运等特点。2008年12月17日,“邳州白蒜”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3.沛县狗肉

沛县狗肉,又名鼋汁狗肉,成品色香味独特,呈棕红色,入口烂而不腻,肉不带皮,用手撕即可。2010年3月8日,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对沛县狗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准予登记。

4.棠张桑果

棠张桑果,呈长圆形,果粒饱满,色泽明亮,黑紫色,汁液多,成熟桑果平均长度为2.0-2.5 厘米。2020年12月25日,“棠张桑果”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5.邳州板栗

邳州种植板栗历史悠久,位于邳州炮车街道东北部的古栗园,面积逾千亩,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内现存3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栗树3000余株,2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栗树3600余株,百年以内树龄的大、中、小栗树一万余株。古树之多,树龄之长,为苏北地区少有,园内古栗,果实品质优良,色泽亮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有名的紫金板栗。邳州板栗果实品质优良,果形整齐饱满,熟食肉质细糯、味香甜,素有“千果之王”美誉。2014年12月1日,“邳州板栗”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6.邳州银杏

邳州境内银杏种植历史悠久,四户镇白马寺古银杏为北魏正光年间所植,树龄已有1500余年。2007年银杏成片园26万亩,银杏总株数达1000万株,银杏果年产量达1100吨,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12000吨,银杏盆景180万盆。邳州10万亩连片银杏园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银杏叶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通过国家GAP认证。邳州境内银杏种植主要分布铁富、港上两镇,两镇栽种面积为20万亩,这也帮助邳州成为全国栽种银杏面积最大的县。2010年12月29日,“邳州银杏”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7.新沂水蜜桃

新沂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是最适宜栽培桃树的地区之一。新沂水蜜桃品种有中国沙红、大珍宝、春蜜、春美等10余个早、中、晚熟品种。新沂水蜜桃形美、色艳、味佳,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2014年12月1日,“新沂水蜜桃”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8.沛县大米

沛县大米因其无污染、无公害、颗粒晶莹、软糯香甜等特点而闻名,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畅销全国。沛县大米采用微山湖生态水浇灌育成,米质具有软、香、甜的独特优势。

9.沙塘韭黄

韭黄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蔬菜。沙塘韭黄呈淡黄色,叶似金条,茎如白玉,以清鲜味美、芳香可口而闻名,是各种韭黄品种的上品。铜山沙塘韭黄的产量约占中国地窖韭黄的80%以上,素有“韭黄之乡”的美称。2009年11月27日,“沙塘韭黄”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0.窑湾绿豆烧酒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任太医院院判的李时珍将“御酒”配方修改,制成了保健酒。因酒色微绿,被称为“绿酒”。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来到窑湾,因酒色绿莹,如同绿豆茶,遂赐名窑湾绿豆烧,从此“老瓦罐绿酒”就成了窑湾绿豆烧。窑湾绿豆烧的酿制,沿袭传统工艺,以红粮、大麦、小麦、豌豆为原料精心酿制,并配以优质红参、当归、天麻、砂仁、杜仲、枸杞等50余种名贵中药,辅之冰糖熬制而成。2013年12月24日,“窑湾绿豆烧”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来源:徐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