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楼市迎来拐点的话题频频上热搜,无论是否为真,但确实对于拐点的讨论升级了,非常火热。这也跟最近国家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很大关系,而且从政策层面也开始传导到市场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国家稳房地产的决心和力度空前,不用再瞎猜想了!

5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关于房地产的猜想可以告一段落了》,文章显示,近三年时间,救市政策缓慢释出,人们每每期待“大招”,却屡次失望。直到5月,真正的救市大招来了,虽然实际效果仍待观察,但是“大招”的意义首先在于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即决策层决定全力将房地产行业与市场拉回正常轨道。

430以及517政策,足以让人们感受到这次不一般,除了重申新时代去库存外,还有取消全国层面首套和二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比例首套房最低至15%,二套最低至25%。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可以说是史上罕见的政策。

这对降低购房门槛和降低购房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市场信心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更重要的在于,可以看出国家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力度和决心都是空前的。

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招就是国家队收房,建设成保障房。不仅减轻了市场压力,让开发商有更为充足的现金流,同时也增加了保障房供给。背后也暗含着一个深意,国家势必要把房地产稳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招”向外界展示的正是决策端的“底线”。关于决策层对于房地产态度的种种猜测可以告一段落了。房地产不稳誓不罢休,就会陆陆续续有更大的招出台。

2、稳房地产政策见效,市场端逐步见底企稳预期明显。

517政策给全国划出了指导性意见和纲领,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全国已经在新的政策方针指引下,纷纷落地各种配套措施。从5月20日武汉率先执行,到5月21日合肥、长沙跟进,再到5月22日西安、济南、郑州、长沙、昆明、南昌、福州等多城银行确认实施,执行“首套房首付比例降至15%”新政的城市越来越多。

目前来看,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少数二线城市还在执行较高的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虽然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不太可能有大幅放松,但是一定还会继续优化,继续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大概率会因区施策。

这次政策落地后,还是可以看到比较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因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成本和门槛问题。517新政后,深圳这一周挂牌价指数大涨了5个百分点,涨幅接近2023年830新政后首个周末的2倍。

“517”楼市新政后首个周末(5月18-19日),北京二手房日均成交再次突破1000套,基本达到了2024年小阳春的热度,此外部分新房项目成交也出现了升温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周末数据还没有出来,大概率有一个小幅的回暖,但不太可能有大幅的上涨。北京还需要更进一步的配套政策落地,来刺激更多的刚需和改善需求释放。

总之,国家层面对房地产的态度,让很多人感觉到市场见底企稳的日子不远了。

3、外资机构集体看多中国房地产,最快2025年房价上涨?

外资机构,又语出惊人,这跟之前,可以说180度大转弯,在房地产利好各项政策出台之际,在房地产市场信心恢复的时候,汇丰银行大胆预言,在2025年,最快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将会面临供应短缺的情况,届时房地产库存,将会降至14个月以下,历史证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90%情况下会上涨。

无独有偶,摩根大通也表示,一些好的因素将作用于房地产市场。中国经济进入轻微扩张阶段,对于房地产还是相对乐观的。2024年、2025年、2026年,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的人口也将会有明显的增长,那么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也将会起到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月,瑞银也做出了罕见的判断,“在经历了三年的看跌之后,我们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变得更加积极。”一旦房价稳定下来,被压抑的需求会回归。

多家外资机构集体转向看多中国房地产,其背后也是对国家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的坚定认知。

4、楼市拐点来了吗?业主和买房者心态发生改变!

业主心态变了,从之前下架房源到如今重新酝酿涨价,我们不评判他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但不少业主的态度确实变了。当然是不是意味着房价要大涨了?我并不认为,尽管最近大家信心起来了,尤其是一些业主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部分业主坚定认为市场会好起来,房源涨价出售。一部分业主撤掉房源或者继续挂着,但不着急卖了。

同时,也有部分买房人心理预期同样在发生变化,但目前还是一小部分,从我们接触到的朋友来看,他们在压缩自己的买房周期,希望尽快入手。

在我看来,一些老破小挂牌价上升更多是一种预期调整,而成交价上升还只是个例。未来不太可能允许大幅上升,而只有少数优质的房子才具备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房也在偷偷降价,如果计划今年打算买房,建议可以先整理下自己需求,可以去看房了,但不要急于买房。

总之,我想说,最近各种信号确实也在推动着楼市拐点信号出现,但能不能持续,或者说即使业主信心足了,那么后续的购房者是否真正能够跟上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大部分还是缺钱,但是至少一些有钱的观望者正在考虑入手。他们会利用好这个买房时机。

市场确实有了好的转机,但真正回暖谈何容易?况且也不太可能全面回暖,分化回暖倒有可能。哪里的房子能买,哪里的房子不能买,都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