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不读老庄,老不读孔孟。

对于老子的《道德经》,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近日,30岁出头的董宇辉,却在直播间讲起了《道德经》。

讲到《道德经》中的名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宇辉说,对于强者,大自然会弱化它,减弱它,但对于弱者,大自然会补足它,加强它。你看,兔子和老鼠,一窝生好多个,一年生好多窝,但大象做不到,老虎、狮子也做不到。

大家想一下,如果老虎一窝生二十个,一年生五窝。那老虎也活不了,因为食物全被吃光了。如果你过于强盛,过于强势,大自然会削弱你,达到一种平衡,这就是天之道。

但人之道恰恰相反,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举个例子,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现在,有钱人变得越来越有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在孩子身上也能体现,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很好,你不要整天表扬他。因为他已然获得了成就感,而那个成绩差的孩子,只是题做错了,又不是人生题做错了,只是成绩不好,又不是人品坏。结果家长不爱,老师批评,同龄人嫌弃,他自己内心也否定自己,你是不是在补有余而损不足呢?

其实,人类社会在做很多这样的事情。《道德经》里,有时候一句话能够点醒你,好多原本觉得稀松平常的现象,它告诉你,其实不对。

《道德经》的文字,比较晦涩难懂,老子的思维,也跟常人不同,他常常用不同角度或者逆向思维来看问题、说道理。

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我原来一直很难理解。觉得天之道和人之道,都应该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合理的。

没想到,董宇辉却用两个例子,把这个道理解释得很通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他举的是兔子和老鼠、大象和老虎的例子,他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大自然会“劫富济贫”,你强,就会削弱你,你弱,就会补足你,总体保持平衡。

关于“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他举的是有钱人和成绩不好的孩子的例子,他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恰恰相反,它往往“劫贫济富”。

尤其是,他说的“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又是一句警句,值得我们深思。

关于《道德经》,他说有时候,书中一句话能够点醒你,好多原本觉得稀松平常的现象,其实不对。

确实,老子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讲的都是圣人之道、修养之道,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哲学家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 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道德经》对我们为人处世、做事做官,保持自己内心宁静,做到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具有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放在枕边,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