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洋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大同白羊口村

“穿上这件红马甲,我自豪”

“呦、呦……”几声吆喝,挥舞起鞭子,山西大同天镇县白羊口村的荒草地上,53岁的羊倌荆建东正驱赶羊群回家。牧羊犬也听话地帮主人催促着羊群。

太阳快要落山,金色的光辉洒在面前不远处的长城上。

作为明代“九边重镇”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城、堡、墩台、敌楼在长城沿线密布。塞北原野上,绿意正蓬勃生长,山坡上下遍布着杏树与松柏,使夯土长城显得更加雄壮醒目,像绵延在大地之上的一条黄色巨龙。

和其他羊倌不同的是,荆建东身上那件大同长城保护志愿者的红马甲,分外醒目。

羊倌怎么成了志愿者?4年前的一个黄昏,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会长袁建琴停车向他打听长城的情况。直到袁建琴问出那句:“你愿意成为保护长城的志愿者吗?”荆建东才发现,这不是个游客。

与大同很多村庄一样,白羊口村的人世代居住在这里,不少人都是古代镇守长城的军户后代,对长城充满质朴的感情。从小,荆建东就和玩伴在村北的“土墙”边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懵懵懂懂中,荆建东接过了志愿者的马甲。放羊出去时穿着,村里人笑着问他:“干啥去啊,给多少钱?”“志愿的,保护长城。”荆建东亮了亮后背的字。一个普通的羊倌,能做些什么呢?荆建东原本放羊,会放纵羊群在土长城的坡上肆意奔跑,可现在却挪到了长城南边七八百米外的荒地放牧。“袁老师告诉我,国家很重视长城,我们也要参与,羊蹄子刨墙脚下的土,会破坏长城的。”

去年,袁建琴来找他,带给他一摞宣传单,告诉他:“这是咱大同新出台的长城保护条例,禁止破坏长城。”他见了认识的羊倌和村民,就会宣传。

后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开通,漂亮的公路从村前穿过,把附近的长城和村庄都串连起来了,开车过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路变宽了,还有了农家乐。“这些人,都是冲着看长城来的,不保护好咱的长城,咱们村的日子不会这么好!”

每到假期,游客多的时候,荆建东总会在放羊的空余时去长城下多转转。提醒游客不要攀爬,捡拾周边的垃圾,顺便推荐附近的好风景。荆建东常在村里和村民们聊天,陆续动员了五六个村民,和他一样穿上了红马甲。“在我们志愿者的微信群里,不少附近村的人也加入了进来。”

“现在,像荆建东一样的羊倌志愿者有60多人,我们大同市的长城保护志愿者也已经有上千人了。”袁建琴说。

荆建东觉得,随着国家对长城保护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志愿工作也越来越有底气,“穿上这件红马甲,我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大同河东窑村,长城脚下村民喜获丰收。 李文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