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 宝

云中大同,古之要塞。福地宝城,天下吉壤。人文荟萃之地,孕育诸般美好——魏都遗风,庄重典雅;宗教神韵,深邃广博;边关之气,豪迈刚健;长城英姿,巍峨壮观;寺庙道观,香火鼎盛;碑刻雕塑,巧夺天工;大院民居,古朴典雅;老店字号,传承久远;戏曲歌舞,妙音绕梁;工艺绝活,匠心独运;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墨客骚人,繁星璀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同文化,悠远雄奇,博大精深。吾辈当珍视之、传承之、光大之,创造转化、创新发展。今有《古都·大同文化系列丛书》横空出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浩浩十二卷,洋洋百万言,规格、品位、层次俱高,汇聚古都大同精、气、神。是为人文典藏级著作,实乃大同城文化之积淀、新时代文化之巨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文化者,国之本也;传承者,人之责也。崔银先生,大同赤子,云中名士;素怀凌云志,不忘桑梓情。忆昔中学少年,已著长篇《寻梦》,其情可悯,其志可嘉,其才难得。岁月催人老,然“寻梦”志不移。此番主编《丛书》,意在深探历史底蕴,系统回顾大同文化。披沙拣金,矢志不移;情真意切,雅致非凡。先生有言:“非为名,非图利,为故乡留一文化遗产尔。”吾所钦佩,吾所景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团队,二十余载齐心协力,孜孜以求,积图影资料者甚众,前有雅集《明天不会忘记》,今又成此鸿篇巨制。一册册文史兼顾而风格殊异之作,皆彼等长期浸润、品味乡土文化之心血所凝。众贤之耕耘,虽默默无闻,然天地可鉴。以文化为己任,高尚情怀也;以传承为使命,责任担当也。志合者道同,千里亦相随。《丛书》修撰,同心共济;虽艰难困苦,然善作善成。

《丛书》分十二卷,卷卷精彩,各有千秋。《老店字号》记古城之商贾,述其兴衰,见商业之繁荣;《寺庙古建》绘宗教之殿堂,述其建筑之美,见文化之厚重;《街巷故事》述古城之街巷,载其传说,见历史之变迁;《行业印迹》记各行各业之发展,见经济之繁荣;《梨园史话》述戏曲之兴衰,见艺术之魅力;《民俗再现》绘民间之风俗,见生活之多彩;《老城古堡》记长城之关隘,见军事之重要;《边贸互市》述商贸之繁荣,见开放之胸怀;《古韵清音》述宗教之影响,见信仰之深沉;《名人故事》记先贤之事迹,见智慧之光芒;《非遗文化》述非遗之瑰宝,见传统之珍贵;《大同老院》绘民居之变迁,见生活之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丛书》多视角之整理、挖掘、归类,展露独特文化脉络、地域特质;尽显大同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之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凝聚人心、培育后人之社会功用;俾使读者熟识风俗,爱我乡土;追寻旧日之美好,感叹世运之变迁;深悟大同之热土,欢喜文明之进步。文化者,国家之灵魂,民族之根基。观此《丛书》,可见大同文化之多样与丰富,亦可见中华文化之博大与精深。

《街巷故事》末章名曰《铸钱设局钱局巷》。书中记载:钱局巷者,城之东北隅也,西傍大北街,东毗正殿街。巷名之由来,盖与金钱有关。昔明代王于此置金库,藏饷于其中。迨至清末兵变起,代王府一炬成灰,而后民众居之。顺治年间,全国设钱局六,而大同一也,即在钱局巷之地。时铸钱币精美无比,面镌“顺治通宝”,右为汉字,左则满文,背有一“同”字,以明大同钱局所制也。铸钱之业,绵延至清末不衰。久而久之,遂以“钱局”名其巷矣。解放后,古巷兴建银行,与“钱”之缘分愈深。昔之金库,今之银行,皆在此地。顺治通宝之精致,彰显古人工匠之巧思,映照大同钱局之辉煌。无疑,斯巷见证朝代更迭、金融变迁。今人想那银锭滚滚、炉火通红,或可感受昔日铸钱之繁忙热闹。铸钱之业虽已逝,然“钱局”之名将永载史册、流传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吾生于钱局巷四号五户,览此章倍感亲切。吾于书中之图,竟得见几次梦回之旧居,竟得见昔日嬉戏之伴侣。此情此景,恍如隔世,令人感慨万端、泪如雨下。旧时之景,历历在目,怎不能心生怀念?未归大同已逾三载,每“床前明月光”之际,我便手捧《丛书》,神游故土,解思乡愁。《丛书》之中,既有先贤之智慧,亦有故土之风情,更兼我少时回忆。每翻一页,便似走过一街一巷,触摸一砖一瓦,对话一草一木;熟悉景象,皆现眼前;如饮甘泉,如沐春风;听闻乡音,欣然忘忧;感受乡情,身临其境;游子之心慰矣,怀故之泪拭矣。《丛书》于我,如甘泉之于旅居客,如明灯之于夜行者,如港湾之于远航人。

《丛书》修纂之志,乃欲众人走进大同,识其真容,解其深意,体其深厚与独特、广博与兼容、丰饶与文明。每读一遍,便对故乡多份了解、多份敬爱、多份赞许。故而,《丛书》必使我古都大同之文脉世代相传,绵延不绝;《丛书》必将如大河与江海共流,名垂青史。

《古都文化风雅颂》者,颂大同文化之发展,亦颂中华文化之繁荣。然文化之传承与创新,非一人之力,需众人之为。愿吾辈皆能以崔银先生及其文化团队为榜样,以文化为魂,以传承为根,共同致力于大同文化之未来。

愿大同文化之魅力感染天下,愿大同文化之光芒照耀世界!

作者简介:张宝 复旦大学副研究员 ,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