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进入北京人艺本已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能够站在《天之骄子》的舞台上饰演“曹氏三兄弟”,则更成为了“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面对如此拗口的标签,即将于5月28日起第二次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上出演“曹氏三兄弟”的龚钰泉、梁国栋、黄麒源三人,给出了他们对于“天之骄子”的理解:纯粹、专注、找准定位,做自己的“天之骄子”,而非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植的纯粹与自己的杂念

29年来,人艺三度排演这出剧作家郭启宏的文人大戏。曾两度出演该剧、分别饰演过曹植和曹操的濮存昕,前几日专程来到剧组,为晚辈们言传身教。从诗词诵读到文化理解,将自己对《天之骄子》的经验感悟悉数分享。对于他们三人来说,无论是台词发音的位置和动作性,还是曹丕与曹操的跨时空对话,既要跳脱出现实主义又不能脱离角色本身的含义,以及曹彰一定是一个点火就着的角色,要拿出生活中打架骂人的气势,哪怕只是寥寥数语,都让他们有醍醐灌顶、画龙点睛之感。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龚钰泉,在学校时成绩名列前茅,报考人艺2022级学员班时更被主考老师称作是“挖到了宝”,却在毕业时错过了报考院团,而这两年来,龚钰泉几乎抓住了在人艺的每一个机会。去年当听说自己将出演《天之骄子》中的曹植时,尚未从学员班毕业的他三天没睡好觉,一直是紧张和懵的状态,而他打动导演唐烨的正是身上的那种书卷气,以及虽然是文采飞扬的文坛巨匠,政治上却很幼稚的角色定位。“那时就是顾虑和杂念太多,饰演曹植给我带来的一个启发,就是做人可以更纯粹、更自由一点。生活中我们常常顾及太多,但曹植却是很洒脱自由的。”

一年来,龚钰泉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也不再纠结,“这正是角色带给我的,让自己更开心、更纯粹、更自由,认准方向,努力去执行就好了。”就在去年演完《天之骄子》后,龚钰泉也一直是学习的状态,基本功、阅读等一系列课程,直到前不久,才刚刚从学员班毕业。再次走进《天之骄子》,对于很多处理都有了新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柴烧”与“名利心”

1995年、2013年、2023年,三版《天之骄子》,去年的这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几乎颠覆性的解读,摒弃了宫斗、权谋、继位之争,而是着眼于个体人生的定位。创作之初,饰演曹丕的梁国栋曾经认为,剧院可能会按照上一版的排演方式来复排,但当听完了唐烨的导演阐述,他才明白,每一次的复排都不是复刻,都是对上一轮演出的反思。“即便是重排,我们也不会拘泥于原来的立场,这一次,我们就没有着眼于权谋,而是着眼于人,着眼于当下。第一次看到‘可以做梁的做梁,可以做柱的做柱,不能做梁不能做柱的,还可以当柴烧’这句台词,我感触特别深。作为演员,有时会被名利或是所谓的虚荣心占据,丢弃了自身比较干净的那部分,这个戏确实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先当好一个合格的人艺演员,就够了。”

而他们三人心中的“天之骄子”也异曲同工,“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为之努力的人,就是天之骄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人生来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道理,找准位置努力去做了,就是天之骄子。”“天之骄子看起来好像是别人给你的一个定义,但对我而言,这四个字更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只要我是自己认为最闪耀的那束光,至于别人认为我是不是天之骄子,不重要,我只要做自己的天之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治通鉴》与自觉阅读

“阅读”也是三兄弟通过《天之骄子》养成的一个习惯,如果说去年导演要求看《资治通鉴》,可能还会因晦涩难懂而有些抵触,这一年来,龚钰泉除了书籍,还查阅了大量视频资料,“专家讲三国,影视演三国,曹氏三兄弟以及与曹操的父子关系,自己通过大量阅读去琢磨,阅读可以说是我们飞翔的翅膀。”

“那本《资治通鉴》从开始的晦涩难懂,到逼着自己看慢慢发现其中的乐趣,后来又看了《曹丕传》,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极有文采的人,对于我自己塑造角色有很大的帮助。”如今,梁国栋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你真的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一旦找到了,就不是强求了,阅读变成了自愿、良性积极的行为。而这些阅读过的文字,对于小角色,哪怕是跑龙套,都是一种储备。每一次下的功夫都会得到或大或小的回报,观众的喝彩,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一年一年总会有长进。”

如果说上一轮演出是唐烨导演要求演员去看资料,那么这一轮则是主动会去找相关资料,书籍影像,以及前两个版本的演出视频。“曹彰”黄麒源说:“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去年我们三个算是跟曹氏三兄弟初次见面,还有些陌生。这一年来,我们也有了些许成长和沉淀,跟去年的自己也不一样了。再碰面,已经有了一种慢慢靠近甚至就是这个角色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号化妆间与诚惶诚恐

满台的中国美学渗透到的还有对行走坐卧等生活礼仪的掌握,龚钰泉说,“从如何行大礼到日常礼仪,以及如何跪才能不踩到自己的衣角,这些礼仪日常上一轮还需要练习记忆,这一轮似乎感觉已经长到自己身上了,已经完全不用去想先迈哪条腿,先伸哪只手了。”

有形成记忆的部分,也就有要忘掉的“经验”。“其实除了调度、音乐、灯光等舞美手段之外,其余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每一次在舞台上,不仅仅是上一轮和这一轮,每一轮的每一场演出都不是复制粘贴,都要把前一场先忘掉,要在现场真实听对方说话,真实作出反应,然后真实地按照你对角色的理解在舞台上展开行动。”在梁国栋看来,“不能拿之前的演出经历或者经验,移植到这一轮当中,那样演员就死掉了,你所饰演的角色也就没有了。”黄麒源则将每一次复排的调整空间视作创作的动力,“我们希望这个空间永远都在,这样可以一直把这个角色打磨得更完整更立体。”

去年,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曹氏三兄弟集体坐在了首都剧场的二号化妆间。《茶馆》演出时,这里坐的是濮存昕和杨立新。一年后,当时的忐忑和诚惶诚恐已被专注所替代,龚钰泉说:“这一年来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如果说去年我的舞台经验还没有那么多,会紧张,那这一次我会更专注于角色以及和对手的交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弓立芳

(来源:直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