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对全世界都造成了冲击,欧洲受到冲击尤其大,随着俄罗斯和欧盟关系的破裂,欧盟失去了其最主要的福祉——廉价能源。

欧洲有大量发达国家,它们都是靠着工业革命起家,率先进入工业化之后,便开始了对全球的掠夺,完成了原始积累。

欧洲国家高度依赖工业,发展工业就离不开燃料,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能源极度紧缺,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因此,欧洲的经济跟能源成本直接相关,能够获得廉价的能源,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搞研发,保持自己在技术方面的领先,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冷战时期,欧洲依然坚持跟苏联进行能源合作。

然而,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这个良性循环被彻底击碎了,欧洲国家无法继续获得廉价的能源,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美国的高价能源,对欧洲的工业领域造成了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元

德国作为欧盟当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能源对外依赖严重,受到的打击也是最大的。按照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负责人莫妮卡·施尼策尔的推测,通胀率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居高不下,直到2024年都会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当前的高通胀状态,还要维持2年时间才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缓和。

很多欧洲人认为,只要扛过这个冬天,一切就都过去了,但事实上,苦日子才刚刚开始。欧洲今年的能源缺口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能源成本过高,影响了经济。

而到了明年冬天,能源缺口将会比今年更大,也势必会导致能源价格进一步上升,进而对经济造成更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制造”

德国现在的应对方式是,保企业,提供一些补贴,并且默许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确保一切的盈利能力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只有保住了企业,才能保住国家的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德国人沦为了牺牲品,因为能源危机而增加的成本,大部分都由德国民众买单。

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有悖于市场规律,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在特殊状况下进行的取舍,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既然是权宜之计,也就意味着未必能够保住德国的经济,这种非正常的模式,只能够维持住企业的运营,长期让民众买单,消费市场就会受到冲击,本土企业的产品也会逐渐失去竞争力,毕竟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在经济能源危机,民众没有必要非得购买本土企业生产的商品。因此,转嫁成本这一招也顶不了太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德国难逃去工业化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因战争遇阻

实际上,不只是德国,整个欧洲都面临着去工业化的悲惨境遇。高昂的能源价格压得欧洲企业喘不过气,资本家为了利益,势必会萌生去意,毕竟还有很多国家并未受到能源危机的冲击,他们可以去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生产。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欧洲政客却整不明白,执意追寻美国,去制裁俄罗斯的能源,甚至下手比美国还要狠。

美国是一个能源产出国,并不担心能源危机,欧洲国家能源匮乏,却还要下重手制裁俄罗斯,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手,可谓令人震惊。

一个国家的政府做出决策,总归是有目的的,而欧洲国家的决策,完全是自己惩罚自己,让人感到费解。如果仍然执迷不悟,最终只会自掘坟墓,葬送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