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了解,自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城投公司投资进入公墓行业。

城投公司严格来说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是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城投公司更多的是起到地方政府”影子公司”的功能。

而城投公司对于投资或持有公墓资产,更像是一种政府的“补偿”行为,以优质的公墓资产来平衡城投公司这两年在土地市场的兜底行为

黄奇帆在新书《重组与突破》中就谈到了重庆著名的“八大投”——即在基建领域,如高速公路,城市建设,水务治理等方面的城投公司。它们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起步阶段,甚至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解决政府投资、融资问题的平台公司。

在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的财政收入和中央的财政收入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财政大权又回到了中央的手里,地方就拙荆见肘了。分税制改革是结合几千年中国历史政治的经验,并影响未来中国几十年政治格局的阳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方的收入虽然少了,但落在地方头上的任务没有减少,城市要发展,老百姓要吃饭,GDP要达到预期目标。虽说财税到中央后,会以财政拨款的形式返给地方,但量级是远远不够的。

在书中,黄奇帆提到他在2001年到重庆赴任的时候,重庆的财政收入才100多亿元,政府负债400多亿,哪来的多余资金来发展。同时,重庆的基础建设也落后,高速公路仅一条成渝高速和十几公里的机场快速路。而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根本,没有这些,招商引资的工作也无法开展。但现有的地方财政收入又无法支持大力投资基建……所以,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没钱就修不了路,没路也收不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建了十多年的重庆黄桷湾立交

而"守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的饭"的这种传统思维是不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适当的举债上杠杆,而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地方政府没有权力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个时候就需要”影子公司“——城投公司出面解决发债融资的问题了

城投公司的定位是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融资渠道可以向国开行和商业银行贷款,或者上市,发行债券,信托等。而在这几十年以土地财政模式为代表的地方财政,政府拨化或者出让的土地,成为城投公司升值最快,最为值钱的资产之一。手握土地储备,城投公司才能平衡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才有足够的资本金去融资扩大杠杆,投资到基建为主的公益性事业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两年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急剧下行,土地财政不能再维持下去。政府手中的土地储备卖不出去,一方面需要城投公司在土地市场上兜底——即通过城投融资作为土地出让金,缴纳给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性基金收入,来填补财政的窟窿。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楼市下行,城投到手的土地,其市场估值也在不断下降,作为城投公司的资产也在不断地缩水,这样城投公司也倍感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几年中央也明确要求,严禁城投公司不能在土地市场兜底,同时也严格控制地方的隐性债务——实际就是城投公司的债务。所以地方政府得想办法平衡城投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而前面我们提到的陵园墓地就属于优质资产,即可以增加城投公司财报上的资产,又能够增加营收和利润。

对于公墓行业,我们简单用五力模型分析一下,公墓的土地拨化以及经营许可,是由政府的国土、民政等相关部门审批的,也意味着供方和城投公司是同一系统的。同时,墓地的新进入者寥寥无几,替代者——貌似没有其他能够替代的殡葬形式,城市土葬逐渐被取消,海葬、河葬太过小众。而买方——普通居民,对墓地价格是没有议价权的。也就是说,公墓行业几乎就没有市场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政府把这块“肥肉”补偿给了城投公司。

严格来说,城投公司这样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是不能参与到市场中,与民争利的。既然城投公司定位于服务公益事业,那么利润方面的考核就不应该获得太多的权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迫于地方财政的压力和中央政策的监督,城投公司不得不去平衡资产负债表,以便让公司能够继续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