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群人,做一件事情,就为了肥胖的防治和诊疗。”

撰文丨王晓

2024年春节,一部《热辣滚烫》引发全国范围的“减重大讨论”,一时间,各类减肥秘籍在社交媒体传播,但不合理的减重方式往往隐藏着健康风险,今年3月,风靡的“16+8饮食法”就被权威研究指出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为了科学减重,除了管住嘴、迈开腿,部分肥胖或有减重需求的人士也开始走入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据《证券时报》报道,春节过后,部分医院减重门诊患者量较去年同期上涨超五成。

诸多开设减重专病中心的医疗机构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成都三院”)被誉为“全国胖友打卡地”,2023年此院接诊的“胖友”近一半来自省外。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的医院,成都三院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内减重代谢的庞大需求,于2011年正式成立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

在学科带头人刘雁军副院长的带领下,成都三院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经过13年的建设发展,如今已成绩斐然。中心年门诊量达2万人次,年减重代谢手术量近2000台次,连续三年减重手术量全国第一,是国内减重中心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2024年,成都三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被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授予“全国减重代谢外科示范中心”的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群人,做一件事

用杨华武的话说,“我们是一群人,做一件事情,就为了肥胖的防治和诊疗”。

杨华武在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成都三院,初出茅庐的他对外科手术持有“兼收并蓄”的态度。他既是普外科医生,也是胃肠外科医生。但时任科主任的刘雁军劝导他,年轻医生在夯实基础后要有自己明确的专科方向,这既有利于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助于加强患者认知。

面对减重代谢这样一门新兴学科,杨华武不是没有过疑虑。减重手术涉及胃旁路手术、胃袖状切除术等较为复杂的外科技术,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手术技巧和精准度。即便是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刚开始学习这些新技术时也需要时间来掌握。除此之外,肥胖病人常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复杂性。但一番抉择后,杨华武还是决定投身于减重这片“蓝海”。

与许多医疗机构类似,成都三院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一开始由外科主导,将病态性肥胖和肥胖合并糖尿病作为目标患者群。但随着门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中心很快意识到,手术的方式并不适宜每一位患者,部分前来求医的“胖友”没有达到减重手术指征,需要先通过饮食、运动等行为习惯管理去干预。

此外,一些肥胖人士往往存在多脏器的功能问题,中心经常需要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求助。但这样的“单点作战”机制非长远之计,为了让患者少跑路,达到“一站式”解决肥胖问题的目的,多学科整合势在必行。

沿着这一设想,刘雁军逐步组建起他心中的“减重医团”。

接到刘雁军电话后,还在休假中的内科医生余佳慧欣然接受了邀请,这一决定也让她走上了成长加速路。“由于肥胖这一疾病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中心的每位医生必须了解包含内科、外科、营养、康复、心理在内的相关知识,这激发大家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也让成员间的关系格外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多个相关科室的新生力量被吸纳进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在余佳慧的描述中,这是一个活力、和谐、可爱的团队。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会被团队推着向前走。为了紧跟全球最前沿的诊疗知识,中心还每天组织晨会,每人要在晨会上分享各自负责板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实时更新诊疗方案。

目前,成都三院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涵盖了包括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康复科以及个案管理的医生,加上临床运营管理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和基础科研人员,专职人员已经超过30人,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

微创理念深入减重治疗

在成都三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每位专职医生要掌握与肥胖相关的内科、外科、营养科甚至康复科的基本知识。究其缘由,除了肥胖疾病自身的特殊性,还因为中心实行的是主诊医师负责制。

由于中心是个年轻的团队,每位主诊医生都需要独当一面,谁收治的病人谁负责到底。同时,各科室的医生也会形成相互配合,共同助推诊疗的标准化与管理的同质化,为患者的医疗安全与质量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

一名肥胖患者挂号入院后,首先需要做入院检查,用约两天时间完成包括基础状态评估、抽血生化检查、物理检查、心肺功能,拟定治疗方案等环节。之后,患者就将进入到诊疗分流阶段。

非手术患者在完成上述检查后,主要由营养和运动康复老师出具膳食食谱及运动处方建议。而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患者,因为年龄、体重、合并疾病的不同,适宜的手术方式也有所区别。

在成都三院减重中心,对于单纯性肥胖或是体重基数不是特别大的患者,在外科中通常采取袖状胃手术。如果是合并患有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胖友”,可能会选择胃旁路手术、袖状胃+双通道手术等。

目前,国内外减重外科手术均以袖状胃手术为主,大概占有80%以上的比例,但传统的减重手术往往需要多个切口,术后可能留下疤痕,给患者带来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都三院2023年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单孔减重手术。在保证安全、不影响效果的前提下,中心正在扩大单孔袖状胃手术的应用人群范围,从小体重的患者逐步覆盖到所有“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中心接诊了一位来自吉林辽源的重度肥胖患者,综合研判下,对该患者采用了单孔腹腔镜袖状胃+双通道的手术,手术十分顺利,全程仅用时90分钟。据悉,此前在全国仅有1例相似的案例报道。

据杨华武说,减重外科手术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术式或方法,都是为了减少能量摄入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除手术治疗外,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减重中心,成都三院也在广泛开展器械减重。例如胃内球囊、肠道转流支架等,这些减重方案都贯彻了微创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管理是减重的三大基石,无论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干预,最后都要回归到这三方面。康复治疗医师付珞表示,减重是个很艰辛的过程,其间,患者的心理状态会有波动,医生要密切关注,并配合个案管理老师进行严格随访。

经过13年的优化与完善,成都三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已经基本做到了流程管理的程序化。当然,诊疗之外,与患者沟通也是中心每位医生的重要课题。包括术前的疑虑、术式的选择、术后的随访等,医生要为患者做出明确的指引。

“蓝海”渐成“红海”,坦然迎接挑战

初入减重领域的减重外科医生,要面对技术、心理和职业发展的多重挑战,可能会经历一个较为艰难的适应期。但上述几位医生都表示,减重也是一个经常带给他们惊喜的专业,因为他们常常会收到来自胖友们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心接诊的一对姐弟,两人入院前总体重超过800斤,术后半年减重超过400斤。(医院供图)

付珞遇到过一名轻度肥胖的患者,他曾是集团高管,却因肥胖问题遭遇职场危机。通过运动和饮食方式的管理,这名患者三个月减掉了十几斤。在这三个月内,该患者每天坚持给付珞做体重汇报。“在减肥这件事情上,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要经历一场‘持久战’,患者要保持动力源泉,而医生在其中也会收获一种促进的力量。”付珞说道。

目前,全国范围内糖尿病、脂肪性代谢性疾病年轻化趋势显著。除了成人,也广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很多患儿还因代谢性疾病出现了性早熟、长不高的问题,这让其整个家庭倍感焦虑,四处求人问药。据余佳慧介绍,在肥胖用药、手术方案选择上,儿童与成人有所区别,成都三院为此专设儿童肥胖管理的项目,帮助儿童更安全、更有效地减重。

临床诊疗之外,中心的医生们也在尝试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递科普信息。但他们同时提到,由于部分新媒体平台规则的限制,医院在科普中也存在一定困难,这可能导致肥胖患者在资讯层面的易得性下降。目前,团队仍在寻求更好的办法,力求让科普信息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媒体+新媒体平台科普肥胖知识

数十名年轻医务工作者的满腔激情与不懈努力,让成都三院的减重手术踏入国内第一梯队,也将医院的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打造成了“全国标杆”。而如今,在市场、媒体端等的合力下,减重需求渐成喷涌之势,全国范围内的大批医疗机构均开始尝试开展减重代谢手术,或设立减重代谢门诊。

挑战之下,成都三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的几名医生表示并不畏惧。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扩大中心在国内的影响力,造福更多有肥胖与代谢疾病的患者。与此同时,他们对于走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怀抱期待,希望国内外先进临床经验相互碰撞,以促进减重代谢学科的更快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普洛斯专家团来到成都三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做经验交流

来源:医学界智库

责编:汪 航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