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正值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6月人间正好,坐落于广东省的黄埔军校,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身材魁梧,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举手投足间,恰似故人来。围观者说,这名贵宾,似乎隐隐有当年蒋介石的风范。没错,他就是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

忆往昔岁月

成立于1924年的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同时也是国共合作的见证。

毛主席曾经夸赞道:“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
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蒋介石而言,黄埔军校更是意义重大。黄埔军校的建立,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系列优秀的将领。

毫无疑问,黄埔军校任职,是蒋介石人生中的辉煌时刻。

蒋友松,父亲是蒋家重要人物蒋孝武,母亲是名门闺秀汪长诗,自小便是天之骄子。

他是蒋家第四代成员,蒋经国长孙,同时也是蒋介石唯一抱过的曾孙。

此番以蒋家后人的身份参观黄埔军校,蒋友松亦感慨万千。白色的牌匾,黑色的字体书写着:“陆军军官学校”,蒋友松似乎看到了蒋介石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场景。

巧合的是,当年38岁的蒋介石,走马上任,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如今参观黄埔军校90周年展览的蒋友松,同样38岁。

通过眼前的场景,蒋友松开始了解蒋介石从前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日军轰炸机摧毁了黄埔军校,这段历史如同飘萍,成为了太多人的遗憾。

1996年,相关部门完全按照黄埔军校的旧址,百分百复刻了从前的建筑、街道,甚至是绿植。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蒋友松参观了教师办公室、图书馆。

由于自小在台湾长大,蒋友松对中国大陆的建筑风格、家具等并不熟悉。然而黄埔军校中的众多物品,总让蒋友松有恍惚之感。

他自小成长的记忆中,无数场景与眼前的黄埔军校重叠。其中,学生食堂带来的感觉尤为明显。

十几张正方形的餐桌,每张餐桌旁有八把椅子,桌子上面,放着碗筷、茶壶,黄埔军校的学生们吃饭的场景历历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解员说,当年的黄埔军校,在吃饭时有严格的规矩:只要长官放下碗筷,战士们也必须立刻放下碗筷,停止饮食。

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蒋友松笑笑说道:“家里规矩也这样,长辈放下筷子,我们就要结束就餐,离开桌子。”

此举何意?完全跟随长官、长辈的行为,可以培养他们的纪律观念。

与此同时,因为不知长官或长辈何时放下碗筷,为了吃饱,餐桌上的其他人只能加快速度,无形之中,他们也确立起时间观念。

讲解员说,当年在此服役的黄埔军校学生,早上需要在三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洗漱工作,随后在操场上接受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训后,每个人只有10分钟的吃早饭时间,有时广东天气炎热,饭食更是烫人,士兵们无奈,也只能忍痛喝下,“烫得大家嘴直歪”。

站在一旁认真聆听的蒋友松,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大抵想起自己当年被时间支配的恐惧。

当年黄埔军校的严格纪律,在蒋家后代的身上得以继续运用,一直延续到蒋友松等人。

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蒋友松一行人来到了蒋介石曾经的办公室。一张圆桌,一个挂着军大衣的衣架。

蒋友松环顾四周,看到了橱窗中的一张照片,他同身边的人说道:“小时候家里有这样的照片”。

败退至中国台湾的蒋介石,或许以此方式,怀念着自己从前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份黄埔一期的学生名单。

当年蒋介石便是在此,亲自面试这些学生。蒋友松一边走着,一边仔细地听着讲解员的介绍。

不久后,蒋友松又看到了一幅照片。那时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望着照片中神情严肃的蒋介石,蒋友松的思绪,被拉回了从前与蒋介石相处的时光。

弃政从商,远离喧闹

20世纪70年代,已经80多岁的蒋介石,忧虑成疾,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状态。

彼时中国台湾政治界风起云涌,一旦蒋介石病重的消息传出,将会引起轩然大波。

是以,宋美龄与蒋经国一直在寻找机会,向外界证明蒋介石仍然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友松的出生,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露面机会。

在宋美龄的提议下,蒋家众人拍摄了一张全家福,蒋介石坐在轮椅上,怀中抱着蒋友松。

蒋经国站在蒋介石的身边,小心翼翼地虚抱着婴儿,一幅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画面。

外界并不知晓,看似春光满面的蒋介石,实际上已经油尽灯枯。

蒋经国站在一旁,实际上是为了替蒋介石分担蒋友松的重量。那时的蒋介石,就连抱起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都十分费力。

蒋友松记忆中的蒋介石,也止于此。1975年,蒋介石病逝。而蒋友松虽为蒋介石的曾孙,却走上了一条与其完全不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童年时期的蒋友松,似乎算不上幸福。自记事开始,蒋友松的母亲汪长诗与父亲蒋孝武,由于感情不和,便长期处于争吵之中。

汪长诗无法忍受蒋孝武的花天酒地,提出离婚。蒋友松便开始跟随母亲,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蒋友松在瑞士、美国等地辗转。

汪长诗虽然身为单亲妈妈,却也出身名门望族,是以,她十分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青年时期的蒋友松,在美国求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伯克莱加州大学。

也正是在那里,蒋友松遇到了自己想要相伴一生的女孩徐子菱。徐子菱与蒋友松一样,皆在中国台湾长大,她的父亲是建筑家,家境十分殷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