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也是一名教师,虽然任教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我还是以自己曾经是一名中学教师而自豪,而骄傲,他就像一道人生履历里的彩虹,深深地印在自己的骨子里,直到现在回到老家,还有记得我的同学叫我老师,心里一直很安慰。

在我们那个年代,其实大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奢望,只要能跳出龙门就是祖上积德了。我从师范毕业以后,分配到了自己曾经的母校,老家镇上的一所中学任教。

由于老家的这个镇,在县里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这所中学的条件、知名度等都是非常好的,我能分配到自己的母校教书,这与那些分配到乡村小学的同学相比,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这还得益于自己在读师范时,是连续几年的优秀学生干部,退伍军人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分配到了乡镇一所比较好的学校,也是在自己的家乡,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老婆是在县城工作,再加上当时的交通条件不是很好,每天从县城开往乡镇的只有一班车,周末等从学校下班要赶回县城,已经没有班车了,那时也没有私家车,周末回家难成了很多人希望调到县城工作的主要原因。

有时命运也挺会捉弄人的,当时自己虽然也有调回县城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门路,再加上自己毕业工作的时间不长,即使有想法,也只能将这种想法埋藏在心底。就在我准备要在这里工作几年的时候,幸运再一次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被县委办公室看上了,鬼使神差被调到了县委办公室工作。

到了县委办公室工作几年,随着个人职位的提升,和很多部门的领导都熟悉了,当初一同毕业的同学,有的也经常来我家走走,坐坐,其实目的都只有一个,希望我到教育局做做工作,能实现他们调到县城学校教书的愿望。出于同学情,当初的几个同学的确在我的帮助下,有的调到了县城的小学,有的调到了县城周边的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乡镇的中小学教师,当时很多人的希望就是能够调动到县城工作,毕竟乡镇的日子再怎么好,与县城相比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谁愿意一辈子呆在乡镇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但这种情况从2018年以后有了根本的转变,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全面实施,加上各地对于乡镇教育的重视,乡镇中小学的硬件和软件实施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最近几年,过去的同学搞了一次聚会,虽然都是同一年毕业的同学,其中在乡镇中学的同学中,几乎各个都是高级教师。到退休时在五六七级岗位退休的不在少数,但有几个在县城中学的教师,由于县城中学的教师中,本科生分来的老师比较多,老资格的教师比较多,所以这几个在县城中学的同学中,最高的退休时还是八级教师。

在聚会中,很多同学告诉我。其实现在乡镇的教育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了,由于现在县城和各个乡镇的交通条件不断升级提速,很多老师都有了私家车,差一点也让有一辆比较好的摩托车,乡镇和县城的时间、空间距离已经大幅度缩短。

现在在县城工作的教师,工作量要大幅度高于在乡镇工作的教师,很多教师早上7点出门,要晚上七点才能回家,累了一天,吃了晚饭就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县城学校的考核项目多,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的名额比较少,一辈子能聘任一个八级中学教师已经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在国家的政策都是向乡村倾斜,比如在乡镇中学的高级职称只要符合条件,几乎不受名额的限制,在乡镇工作的教师,每月还要增加几百元的乡镇津贴。现在都是“县管校聘”。原来很多分配到县城的老师,都希望通过县管校聘的方式,聘任到乡镇中小学工作,既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解决自己的职称问题,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和今后的退休待遇。

综上所述,现在很多在县城工作的教师,特别是老家在乡镇的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都争着到县城工作,而出现在县城工作的教师,争着回乡镇中学任教。这既有政策倾斜和导向的结果,同时也是个人利益的驱使。不管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这对振兴乡村教育都是好事,也是值得鼓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