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反向旅游的风越吹越盛,终于吹向了山西的四线小城——运城。根据旅行平台提供的数据,上个小长假,运城在最受游客欢迎的20个小众旅游目的地中位列第二。

斑斓的七彩盐湖、云雾缭绕的五老峰、王之涣诗中的鹳雀楼......厚积薄发的运城,早就该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航拍运城盐湖 | ©李平安

运城位于山西西南,境内横亘着中条山,市中心有一座盐湖, 城市因“盐运之城”得名。

运城是蜀汉大将关羽的故乡,因此运城一直被视作关公文化的发源地。

但对于古建爱好者,运城有深入寻访的独特价值。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以531处国保单位数量拿下全国第一的山西省,运城就达102处,超越了北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保第一市

时光偏爱运城,历史赋予了这里丰富多彩的中国古文化地标。

万荣·后土祠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

后土祠,是后土文化发源地,位于汾河与黄河交汇的地方。水流在这里减缓,形成了一处天然的方泽坛。

这块风水宝地在4000多年前被轩辕皇帝看中,来这里设坛祭祀。如此独特的天然祭祀场,在郦道元《水经注》里也有记载:“背汾带河,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祠的入口,是漂亮的二层楼阁

国内被历代君主举行祭祀的场所也并不少,例如北京的五坛八庙,皆为祭祀使用。但说到后土祠,祭祀的对象就更为独特了。

古语“皇天后土”,后土即为大地之母,每年三月十八,皇帝来后土祠祭祀,不仅因为那天是后土娘娘的生日,也是对春天的一种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天后土,国之大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上古文化中,祭祀是一件国家大事。

中国历史上,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稷”,前者是就是土地之神,后土之母;后者是谷物之神。

从轩辕皇到后土祠祭祀,正式开启了中华民族祭祀后土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州关帝庙的铜狮子与华丽琉璃屋顶楼阁

人类的依存,自古都要仰仗自然。黄河多次改道,后土祠也因此多次被冲毁。

现在看到的后土祠为同治九年所建,虽然规模不比唐宋时期,但在黄河边上看到这样一座高台之上的古老祠庙,心情也是有些激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祠古建 | ©视觉中国

后土祠的最后一进,高高耸立着一座秋风楼。当年汉武帝来祭祀之后,吟诗一首《秋风辞》,秋风楼便得名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近后土祠,最先看到的就是秋风楼

除了与“黄河落日圆”相对的秋风楼,后土祠内成“品”字形布局的前后三处戏台,形式独特、结构巧妙,也是极为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祠的品字布局戏台,左右分别是佛家台和道家台

正殿、香亭、献殿,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尤其正殿门廊上方,一整块核桃木呈现了各种美好寓意,被喻为木雕版“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土祠正殿上的木雕繁复精细

虽然后土祠不再拥有曾经的辉煌,但是从黄河一号路开过来,遥远的前方是那高耸的春秋楼,的确让人有种前虔诚朝拜的神圣之感。

万荣·东岳庙

与应县释迦塔合称“南楼北塔”的飞云楼

“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云里头。”这句民间谚语,说的就是万荣东岳庙的飞云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仰视的东岳庙飞云楼

走进东岳庙的山门,飞云楼迎面而来。

这座被喻为中华第一木楼的建筑,与应县释迦塔合称“南楼北塔”。

飞云楼高23米,只是释迦塔的三分之一高。“半截插在云里头”,不是有因为这座木楼高度有多么惊人,而是从其外观来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巧繁复的飞云楼建筑结构 | ©视觉中国

木楼三层四檐,斗拱层叠,如云朵簇拥,各檐翼角起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因而生此谚语。

当时设计建造飞云楼的工匠并没有留下名字,但面对这样一座精巧繁复的木质楼宇,观者的内心满满都是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层为过街楼样式,可以走进去看到建筑内部结构

全楼设了23种、共计345朵斗拱,形式多样,编排细腻。屋顶飞檐用了彩色琉璃瓦,在阳光加持下更多了一分精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云楼屋顶的琉璃瓦点缀

我们常见的寺观布局,高大的建筑会安排在中后部分,但东岳庙的飞云楼安排在入口第一进,相对狭小的空间更凸显木楼的气势。

历史上的东岳庙,也经历了多次重建。除了明代遗构飞云楼外,庙内还有元代遗构献殿午门、清代遗构阎王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岳庙后面的建筑细节,也十分精妙

整座东岳庙中轴线上的建筑规制保留得相对完整,从前向后递进参观,犹如在体验一首建筑交响乐,节奏感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午门内,可以欣赏到层层递进的斗拱设计

芮城·永乐宫

我国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深藏“东方画廊”之誉的元代壁画经典

从运城前往芮城,需要穿过将近10公里长的中条山隧道。

长长的隧道让天堑变通途,穿出隧道迎来阳光的一瞬间,犹如时空转换,我们回到了700多年前的“大纯阳万寿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优雅的永乐宫,初夏时节绿树茵茵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供奉全真教师祖吕洞宾。

不少人慕名而来,是为了这里的元代壁画《朝元图》,殊不知,这里的建筑也是访古中的重要一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元图》(局部) | ©视觉中国

永乐宫是我国已发现保存最大、最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进入永乐宫才发现,原来这里也是古魏城遗址。

永乐宫在1963年搬迁到现在的位置,芮城。行车于此,惊讶于这样一座小县城竟然干道宽阔,并且修葺得十分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宫两侧的甬道,布局与北京天坛相仿

当年永乐宫在搬迁选址的时候,专家们颇为用心,选择在古魏城遗址北侧重现永乐宫。现在一张门票,就可以看到两座国宝,简直是意外之喜。

穿过古朴静幽的甬道,直面主体建筑无极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庄的无极殿

恢弘的殿宇有18米高,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屋顶上孔雀蓝色的琉璃鸱吻有3.02米,比故宫太和殿的还要高大。

对比看过很多次的故宫清代宫殿屋顶,面前的无极殿元代大屋顶四角飞翘舒展,犹如大鹏展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极之殿 | ©视觉中国

虽然建筑简洁朴素,走入无极殿,当眼睛适应了内部自然的光线后,瞬间被四壁人物丰富,颜色鲜艳悦目的壁画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宫的图册,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人物介绍

无极殿(三清殿)内的《朝元图》画面上共有人物289个,每个人物高度都超过真人,八位主神身高近三米,临场的感觉就像是尔等凡人仰视高高在上的仙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宫笔画细节

满墙的2米长铁线描飘带以及唐韵十足的玉女形象展现了高超的画师技法。

被壁画吸引的人们,很少有人能抬头看看天花板与藻井。无极殿和纯阳殿的八斗藻井平棊天花,也是充满了古朴的建筑细节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极殿内的漂亮天花设计

1959年,耗时9年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工程开始,叠加了当年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智慧,更显永乐宫建筑与壁画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乐宫临摹室外的壁画还原图版

解州·关帝祖庙

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我们在运城的最后一站,来到了中条山脚下的解州关帝祖庙。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商业化严重的景区而已,但参观的体验却特别震撼。

关帝祖庙拥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历史最久、保存最全的宫殿式建筑群庙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帝庙层层递进的建筑让参观很有节奏感

虽然目前见到的基本是明清建筑,但建造不失旧时华丽和精细。前朝后寝的布局,也让参观过程高潮不断。

我对内部悬挂的百余块牌匾印象深刻。这些牌匾大都是清代以后,来自皇帝的御赐,或是历任官员、各地信众及文人雅士的敬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御书楼内部可以一次看到三块漂亮的匾额

每块牌匾都深刻而简明地阐释了人们对关公的崇拜和敬仰,即便不了解书法艺术,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匾额上笔法的雄奇大气。

一进进建筑看完,走到后寝部分的春秋楼,内心已经非常震撼了,没想到全庙中最高的春秋楼,又藏着一个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柏簇拥的印楼与春秋楼

春秋楼又名麟经阁,总高23米多,二层楼顶凸出的名为“胆”的两眼藻井,有204对斗拱层层倒昂下垂,为全国孤例。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凸出如花型的藻井,可以被风吹动,现在为了保护文物做了固定。

走到春秋楼二楼走廊,俯瞰庭院印楼刀楼前苍翠的汉柏,观者内心充满了对中国古代匠人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手工技艺的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状如盛开花卉的藻井

运城的文旅也是做足了功夫:一张运城旅游年票,便可以通行大部分景区。永乐宫内的临摹画室,解州关帝祖庙内的文创陈列,都让前来的人可以多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

带一片临摹的壁画,或者一张关帝庙牌匾冰箱贴回家,这一趟寻古之旅在回忆里也得以绵延。

文/枫行旅世界

图/枫行旅世界(除文中标注外)

编辑/Tasia

长期征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