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赴北京,慕名采访了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第一代核反应堆核心研究成员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隆祉先生。

刘老上世纪50年代末毕业于耒阳二中,1960年考入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第一批学习核物理的学生,随后转入核物理领域从事核反应堆研究,是清华大学非常有名望的核物理学家。

刘老处世低调,淡泊名利,退休后,多次拒绝媒体采访。但面对来自家乡的记者,年过八旬的刘老却异常高兴,欣然接受采访,还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国家级获奖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老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他从耒阳三中初中毕业,当时耒阳三中设在新市镇,后来考入耒阳二中读高中。1960年7月,他以湖南省高考总分前几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成为耒阳二中解放后第一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

入学后,他又成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首批专职学习核物理反应堆的学生,成为国家核心人才。毕业后,他转入清华核研究院,成为一名核物理研究员。

清华核研究院属于我国顶尖的核研机构,当时不仅要保密,而且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士都属于学界翘楚,不仅要求政治合格,而且要有非常严格的学术水平,几乎都是从全国各高校百里挑一的人才。

那时候,中国核物理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一批甘于奉献的顶尖人才加入了这个行业,他们不图名利,默默耕耘,发誓在这个领域一定要赶上国外先进水平,为国争光。作为这一团队的成员之一,刘隆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谱写了新中国第一代核物理研究人员奋发图强的壮丽诗篇。

最开始,刘老和同事一道主要从事核反应堆研究,这个核反应堆研究的核心,就是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后,刘隆祉转入核反堆核发电领域的研究。刘隆祉属于我国第一代核电领域研究的核心成员。此后,他一直在这个研究领域努力钻研。

如今,我国核电领域早已蜚声世界,中国核电安全可靠,发电能力领先世界,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刘隆祉等一代核电研究专家的不懈努力。我们所熟知的胶东半岛核发电、大亚湾核发电,就倾注着刘隆祉这批核电人的心血。

刘老告诉我们,利用核能发电,是人类创造的和平利用核能的一个手段,这个核能是造福人类的,而我国核电运应,一直走在世界最前沿,安全利用,零污染,这是我国核电人的豪言壮语。

改革开放后,刘隆祉又成为清华大学第一批核物理学科博士生导师,经他带出来的学生,已成为我国新一代核物理专家。刘老告诉记者,他一直追求做科研,一般的研究成果,都是挂集体或团队荣誉。上世纪90年代,他先后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科技界最高荣誉。而刘隆祉所申报的国家专利,他无一例外都坚持不署个人名字。据说这些专利有好几十项。

刘老的女儿,同样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清华园有一批老教授,境界之高令人叹服,很多人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却可以倾其所有,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捐出去,或给教育机构,或给国家,这些人才堪称国家楷模。而刘隆祉,无疑也属于其中一员。

来源:原耒阳手机台

免责声明:本平台按耒阳社区及各网站网帖推送的任何图文言论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