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乘风破三的姐姐”系列报道

Vol.1

向先

大学辅导员

全马PB 02:53:43

(2023南京马拉松)

“一件小事,坚持了13年,爆发了连自己都不可置信的能量。”

向先说的这件小事,是跑步。但横跨十多年,跑步之于她,滋味大不同。

向先,湖南益阳人,南京一所高校的大学辅导员,社交平台上称自己为“南京向老师”,一个三岁女孩的妈妈,月跑量200+,去年还喊着“单是想象4天要跑120公里,就已经觉得有点反人类了”,今年就站在了这条赛道上。

五一假期,向先代表南京大学参加2024工商大道戈壁远征赛,4天跑了126公里。第二个比赛日,热身不充分,左腿拉伤,坚持完赛回到南京的她,最近一直在慢跑养伤,跑一休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向先征战戈壁的“壮举”。在总结这次比赛时,向老师写道:“小小的爱好,带我去看大大的世界!”

5月14日下班后,担心错过回家的班车,向先以3分左右的配速一路冲刺去赶车,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伤员。

“正在上车时,啪一下,刺痛感袭来,我听到了像是断裂的声音,当时被吓到了,以为是韧带断了,坐在车上时发现小腿已经不能够伸直,哪怕是不走动,坐着、躺着也一直在痛。”运动康复店的田姐叮嘱她彻底躺平,待十天半月恢复好之后再回到跑道。

但嘴上说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江湖再见!”的向先,4天之后,便耐不住“寂寞”,“浅试一下,可以小跑5公里了。”

向先其人,就有如其名这样的气度,给很多人留下“拼命三娘”的印象。人们在她的视频和分享里闻到湘妹子的爽利、炽烈和明亮,也在感性的缝隙里捡拾到向老师的谦卑与自省。她并没有马拉松赛道上的绝对野心,但每每说到跑步,话语就像水一样汩汩涌出。

“很拼”,是向老师的标签,她并未刻意思量这股劲儿源自何处,但也没能免俗地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回答,“这可能是我们湖南人的一个特征,恰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从曾经的170斤拼到108斤,从考不上大学,拼到本科、研究生,再拼到自己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从“小时候特别不爱动”拼到2023全国马拉松女子第121名,全马PB253。

我们好奇的是,这些结果背后那些具象的变化与努力。

以下是向先的讲述。

01

跑睡着了和跑进ICU

4月份去跑盐城马拉松,“跑睡着了”。

40-41公里那一段,我没有任何记忆,但是我的身体在跑,很奇怪的体验。之后我发出视频,很多跑友在评论区留言也遇到过类似情况,还询问是不是呼吸性碱中毒?我感觉不太像,最深的感受是缺氧。那一天气压很低,感到身体里的热排不出去 ,像是皮肤已经停止呼吸,难受,闷热,全凭意志力带着在坚持。

抵达终点后,我知道自己跑完了,坐下去了,但从我坐下去到走出来,又失去意识了,至于怎么到的医疗站,没有任何记忆。

说来有点惭愧,朋友们会替我担心,说我忽视自己的身体,“你怎么那么拼”,有次比赛甚至直接被120拉进了IC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夏训,向先10公里第一次跑进40分钟。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向先都是会拼到极限的性子。

2021年6月,那是我生完孩子不久恢复跑步后参加的一场比赛——玄武湖半程马拉松挑战赛。那段时间为了减肥断了一个月碳水,也很久都没有跑比赛了。6月份的南京,天气很热,跑起来对速度有要求,我也真的很能顶,中暑到出现抽搐的情况,直接被120拉进了ICU。

那次,真是的是离危险和死亡最近的一次,心里也着实感到后怕,我才刚刚生完孩子不久,有一瞬间觉得不可能再对孩子负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8年初开始备孕,向先停止了参加所有比赛,但每个月仍会跑一两百公里。2020年7月怀孕后,向先停止了跑步,直到2021年4月升级做妈妈以后,并没有着急恢复,依然享受与孩子的温馨时光。

我一直认为,我对自己的身体极限是有感知的。每次出去比赛,我都会顶到位,是对自己的信任,对训练的信任,对身体的信任。当然,大家都说我比较拼,说我是拼命三娘,不管是比赛、训练还是日常生活里的事儿,都是这样。

我是一个目标感特别强的人,认定目标后就一定要达成。比如在单位,领导交代我的事情就会比较放心,特别是大型活动、赛事,因为他知道我是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性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喜欢跑越野的向先,下坡时有着不管不顾往下冲的气魄。

有些人评价我,“活得太用力了。”这可能与我的成长环境有关。我和老公都是从农村到大城市来打拼,我在高校,他在研究院。我初到南京时,只认识他一个人。我俩在这里奋斗、结婚,自己买房买车,也因跑步结识了很多朋友,才慢慢对南京有了归属感。如果我不用力一点,不那么拼,生活会很难,说不定也很难在这里扎根。

这种生活里性格的底色或许也被我带到了跑道上。

02

产后复出拥有的破3梦想

我跑步10多年了,一直都是健康跑,从没想过跑马拉松要破三,也从未想过要跑名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发时期的向先。她说,发型与每个阶段的心境相关,以前觉得长发是舒服的、顺眼的,现在不想那么柔,想要有冲的感觉,就剪了短发。

直到我认识了一位跑友大哥桃李,他是给我目标的那个人。

2016年,我们就认识了。那时他比我跑得稍慢一点,全马水平350左右。等我生完小孩再回到跑道,他已经是大神了,全马成绩达到了240左右。

2022年4月,生完小孩一年之后,我加入了南京跑团胖胖班。进入夏天后,桃李大哥也一直关注着我的训练。一次在中山陵的间歇课训练结束后,大家在休息,他无意当中说了一句话,“向老师,按照你最近的进步速度,破三是有可能的。”

那时候大家都沉默了,好像都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似乎觉得有点为难。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附和了一下,彭勋大哥说:“向老师进步这么快,说不定是可以”。

我的第一反应是:天方夜谭吧?怎么可能?

当时,我还很胖,体重120+,半马PB是2016跑出来的142,全马PB是在无锡跑的344。后来经历了几年漫长的备孕、怀孕、生育的过程,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来跑步、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徐州马拉松,雨战中的向先。

桃李大哥为什么认为我能破三呢?我想,他是用他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6年前,我们水平不相上下,他可以进步,我也可以。他说,我身上有一股韧劲,除了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他一直在鼓励我。产后刚复出这两年,我一直在不停PB,半马一路从142、134、133、130跑到了128。每一次PB,他都会发消息给我,“恭喜向老师又取得比较好的进步”,每次都会再加一句,“离破三又近了一步。”

好吧,既然给了我这个梦想,那就去试试看。

我们胖胖班都是半马11X、全马23X的水平,你说跟着他们跑怎么可能不进步?

一周两次合练,周三间歇课,周日长距离,遇到赛季时长距离基本都出去跑比赛了,但周三的强度课会一起跑,有时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操场,夏天就会去中山陵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胖胖班一起在中山陵夏训(点击查看大图)

在学校,我是一名大学辅导员,带着300多个学生,搞活动、交材料,大小杂事不断。在家里,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日常都要等到孩子睡后晚上10点多才能出门去跑步。

大家都说破三要把跑量堆上去,但我真的没时间,日常月跑量都在200左右,就算是加量也少有超过300的情况。

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跑步的效益。尤其是每周的间歇课,我都会按照给我制定的计划顶到位,比赛中也是一样。

去年9月份去衡水湖比赛,与奥运冠军祁顺同路,一路上聊了特别多跑步相关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衡水湖马拉松,向先与残奥会马拉松冠军祈顺合影。

聊到尽兴处,顺哥答应我,根据我的成绩和平时的训练,帮我制定一份南马破三课表,这就再一次把本就相对系统的训练变得更加具体了。

我一直觉得我属于比赛型选手,虽然跑量不占优势,但每次去跑比赛的配速,都要快于我最好的训练状态。

说实话,跑一场马拉松是很复杂的事,我能做的,就是控制好每一个小的变量:

  • 研究赛道:起伏情况、赛道起伏的公里处、赛道转弯数量和左右等等;

  • 研究天气:气温、湿度、风力等等;

  • 保持身体状态;

  • 调整比赛心态;

  • 制定补给策略;

我的体会是,马拉松比赛不是靠腿就行,更多的时候还要靠脑子。

这可能与我天生目标感强有关。以补给为例,我也是经过多次试验,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策略,包括我适合吃什么胶,前半段如何吃,中段如何吃,后程如何吃,补水频率等等。

我还记得南马那场最后几公里的状态和最后1、2组的间歇训练的感觉很像,已经精疲力尽接近体力的极限了,但是还是要憋着一股劲继续往前冲!

其实很痛苦,但可能人的潜力就是在那样的痛苦中逼出来的吧。

最后几公里时,我预估自己的体力还是可以支撑到终点的,就继续提速,配速接近350了。

或许是去年下半年的训练足够到位,间歇课跑得足够扎实,我从衡水湖马拉松的305直接跑到了南京马拉松的253,大幅P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是向先在马拉松赛场收获颇丰的一年:全马PB253成绩证书(左图);半马PB122成绩证书(右图)。

当然,我这种拼劲不是破三的时候才有的。

2022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训练,大家都觉得我半马可以破130,但我始终不相信自己。胖哥说:“你一定破得了。”他组织了一个局,亲自当兔子带我们去跑半马。但是那一场我没有跑好,离130还差十几秒,赛后感到特别挫败,陷入对自己的怀疑。

几天过后,我冒出一股强烈的念头,想要突破这种挫败感,既然理论上我可以跑到130 ,那实际上我也一定要跑到130 。

那天,我跟谁都没讲,带了两根能量胶,一瓶红牛,重新回到麒麟中央公园,从哪里失败就要在哪里站起来。下午风很大,我一个人跑,没有兔子带,一心向前,在跑到终点时看到时间定格在1:28:32,特别感动,泪流满面,一个人跑很孤独,但我特别想要证明自己,也真的做到了。当时,我还激动地给胖哥打电话说:“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我就知道我自己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向先半马第一次跑进130。

这可能是我跑步生涯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突破,当自己觉得130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时,当胖哥专门做兔子来陪跑也没能跑进130时,我带着挥之不去的挫败感踏上同一条跑道,实现了目标,证明了自己,就觉得自信心又增了一分。

我似乎离某个地方,那个叫做极限的地方又近了一点,可是当我去靠近极限的时候,它又狡猾的躲远了一点!

03

今年不破250不摘锡马手环

都说女生破三是不容易的,在没有破三之前,我也觉得好难呀,可是当自己破三了后又感觉好像没那么难!

但这只是一时的错觉。紧接着今年跑无锡和淮安,都未能破三,才体会到了破三的难度。

挫败感积蓄在心里很难受,我不喜欢这种感受。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觉得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成就感,才会更有信心,一往无前。失败会招致自我怀疑,心里会一直有一个结,很拧巴。

无锡失利之后,我紧接着去跑了盐城马拉松,再度破三后,心态才慢慢调整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锡马失利后,向先希望通过一场比赛找回破三的信心。4月,她在盐城马拉松以02:58:15的成绩摘得女子组第6,也重新找回了信心与勇气。

去年南马冲过终点时,可能是计时器上的数字给了我信心,当时我心里想的是:非常好,下一场应该可以破250了!

但事与愿违。

今年无锡没有跑好,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虽然嘻嘻哈哈一路玩一路吃完赛了,赛后也跟大家分享比赛过程中的一些趣事,但在内心深处,还是感受到了对信心的冲击,准备了那么久,但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完全发挥出来。

我偷偷在心里种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如果全马没有破250,就不会摘下手上的无锡手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在手腕上逐渐褪色的锡马樱花粉手环。

这有点像是个小小的玩笑,“不破楼兰终不还”,全马不破250不摘环,但也化作动力,牵引着自己前行。其实摘不摘手环都无所谓,我跟谁都不用交代,但我想对自己有个交代。

在跑步这件事上,我是认真的。

小时候,我特别不爱动,从小就是一个吃了睡睡了吃的胖子,10岁100斤,12岁120斤,18岁170斤,但我的身高只有1米56。我从没参加过运动会,每次跑800米都是全班倒数,甚至完成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岁之前特别不爱动的向先,身高1米56,体重170斤。

直到2010年,我开始准备考研。每天早起背单词,跟着同学一起跑两圈,边跑边背单词。那时候,跑两圈,800米,跟要了命似的,心里一直在想:400米怎么这么慢,太漫长了。

后来,一起备考的同学说,我们可以多跑一点,跑4个圈,跑着跑着,不再有畏难情绪,跑完的状态反而很兴奋,精气神也好,就想着再加一点,加到7个圈,一直跑到了考研那天。

读研究生之后,跑步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坚持每天15个圈,大概6公里,一跑就是三年,其实挺枯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坚持下来,可能是为了减肥,也可能是逐渐收获了乐趣。

回头看跑步这些年,我有一个发现:跑步给了我很多生活、学业与工作的灵感。之前写硕士毕业论文时,是在跑步的过程当中理清了思路;如今做科研项目的一些想法,也是在跑步过程中形成的;甚至是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逐渐在跑步过程中开阔了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中的向先。

我的日常工作很繁琐,压力太大时,跑步反而成为了情绪的出口,压力越大,对跑步的需求就会越大,进步也会更明显,我好像会把压力无形中转化成日常训练的动力,发泄出来。

有时候会觉得,不是我选择了跑步,而是跑步选择了我,马拉松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与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先有时候也喜欢一个跑步,很多开悟的过程、自我的治愈都是在跑步当中完成的。

不过,跑步是一个寿命很长的运动,我想我会会开开心心跑下去,或许这个阶段我会追求成绩,下一阶段我的重心就会放在孩子与工作上,不会一直执着于PB。

就算做不了“南京一姐”,那我也算是“中山陵一姐”吧(笑)。

你还想在这个栏目看到哪些跑者的故事

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vv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