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后,做一次胃肠镜检查真的很有必要!

40岁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的一个转折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由于长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因此,作为消化科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苦口婆心对身边的亲朋好友说: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选择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吧!

胃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胃肠道内壁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活检取样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准确诊断出各种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大肠炎、肠息肉以及大肠癌等。早期发现这些疾病,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两个真实的案例:

01

案例一
马XX 女 42岁 ;患者因“反复上腹部隐痛1月”寻求中医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均无异常。

胃镜检查示:1.胃体多发息肉(山田I--II型)2.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3.十二指肠球炎;

肠镜示:1.结直肠多发息肉(山田I--II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周后病例活检结果:1.胃体、胃底腺息肉;2.乙状结肠“管状腺瘤;3.直肠“管状腺瘤”。

02

案例二
陈XX 女 43岁 患者无明显异常,只是看身边朋友、同时在做,就来体检一下,顺便做个胃肠镜检查!

胃镜检查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肠镜示:1.结肠多发息肉(山田I--II型)2.直肠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周后病例活检结果:1.结肠“管状腺瘤”。

大肠癌的前身90%是肠息肉演变的,肠息肉大致上分为两类:

一类叫做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一类叫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锯齿样病变、侧向发育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等;这些息肉从理论上讲,只要时间足够,100%会癌变。
息肉在50岁以后的人群中,很多人都有,公开文献资料是检出率67%,现实,其实远远高于这个数据,而且出现腺瘤性息肉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腺瘤性息肉也就是常说的“坏息肉”,属于癌前病变。
当然,息肉不是一天就会癌变,从肠正常粘膜到癌形成,起码需要5-15年的时间,我们只要在其癌变前,做一次肠镜,就能发现并切掉它,绝除后患。
像以上这些息肉,虽然全是腺瘤,但发现了,切掉,就没事了,不会得肠癌了;
如果不理它,总有一天就会癌变,只不过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

总结

1、肠息肉在40岁以后很多人都有,检出率在17-67%不等;它是肠癌的癌前状态,发现、切掉、复查,就不会得肠癌;
2、肠镜检查不受罪,睡几分钟,就做完了;
3、其他检查不能替代胃肠镜!能替代的检查手段,要么不成熟、要么不靠谱;
4、目前的胃肠镜非常先进,基本上在内镜下就可以判断性质;1mm左右的病变也可发现。
5、肠癌来临基本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
如果你已经到了40岁,千万不要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想到胃肠镜!那时候可能就晚了!
然而,如果您出现了明显消化道症状,或者有家族遗传史、慢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高风险因素,那么您应该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脾胃病科 陈玉兰 编辑:冉茂雅
一审:王宗明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