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62岁的邵万亮来说,此次的“凉山之旅”,很有意义,也很受启发。

虽然才过去短短10天,但邵万亮记录在朋友圈的支教心得,已是数十条,“这一星期里,我除了按自已的循环跟进方法指导老师外,还准备下周一,给学校老师进行一个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万亮老师支教日记朋友圈部分截图。

接下来的三年,身为宁波“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的一名成员,邵万亮也将和其他老师一起,每年两次,每次15天,前往支教学校,为当地的教育,再次绽放激情,点亮火花。

短暂休息后

便投入到具体工作

5月15日8时30,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的一个名为“听涛”小礼堂,彩虹色的台阶上,刚刚凌晨才从宁波栎社机场飞抵西昌青山机场的13位老教师,身穿红马甲,在礼堂院子里为上午的活动进行彩排。

所有参与支教的退休教师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虽然前一晚,因为航班误点,大家休息时间都不长,但想到能为凉山州的孩子和老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人都很兴奋。

10时30分,由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宁波市教育局、四川省凉山州委老干部局、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主办的“甬有银力·点亮未来”银雁支教行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宁波“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首批13位先锋队员和当地的凉山州青年教师一一结对,并分赴喜德和越西两地,开展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

78岁的忻元华曾是宁波工程学院的副校长,自2015年起,他便投身偏远山区进行义务支教,从当初一个人,到后来夫妻两个人,他们陆续点燃20000余名学生的求知梦想。

去年5月,甬派、宁波晚报独家报道了忻元华夫妻俩的事迹后,不少国家级媒体陆续对两位老师义务支教的事迹进行了追踪报道,忻元华和滕崇夫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第一时间

报名参加支教活动

同样地,邵万亮也被忻元华的故事所打动。

今年年初,他得知有关部门向宁波本地退休教师征集凉山支教的活动倡议时,欲打造“忻元华”银龄教师支教团队时,有感于忻元华夫妇的教育志愿者精神,邵万亮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们在越西住的地方有一个公共空间,里面也是堆满了书籍。

和邵万亮一样,短短一周时间,50余名退休教师报名该项活动。经过审核、体检等,首批12名老教师和忻元华一起前往凉山州。

启动仪式结束后,老教师们简单用了午餐,没有午休,又马不停蹄地出发了。他们兵分两路,9位去了喜德中学,邵万亮和其他3位老师搭乘高铁,从西昌赶往了越西中学。

这一路,没有鲜花礼物,也没有隆重的仪式,但看到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会说话的大眼,邵万亮深觉“担子很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万亮在同越西中学年轻骨干老师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万亮老师喜欢就地取材,进行教学,看到校园里的树木长成这样,他就会随手拍,然后拿到课堂和学生解释原理。

线上+线下

确保银龄支教持续发展

退休前,邵万亮是宁海当地的高中生物、初中科学教研员,一直奋斗在教学教研的一线,对教学改革有着自己比较深刻的理解。

邵万亮的到来,也让在越西中学进行支教工作、来自宁波慧贞高级中学的孙双祥校长,倍感兴奋,“我还是年轻教师时,哪怕请教邵老师一个问题,我都会激动不已,现在大家赶紧把微信加起来,等邵老师回去了,我们老师还是可以继续在线上请教问题的。”5月16日上午,在越西中学召开的银雁支教教师座谈会上,孙双祥拼命动员年轻老师和邵万亮互相好友。

根据三年支教行动,据中共宁波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老教师回甬后,还要通过视频直播听课,线上参与教研活动,微信沟通教学问题等,随时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宁波智慧教育“甬上云校”平台将开通“银雁”空中课堂专栏,定期组织各学科银龄专家和名师录制课件,并以直播方式就学校管理、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等开展专项讲授。

来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