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彭茜

初夏的一个清晨,走进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荷叶村,沿路都是村民们打包、称重苦笋的热闹场景,他们正等待收购商上门集中收购凌晨采摘的新鲜苦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将刚采摘的苦笋背出竹林。绥山镇人民政府供图

苦笋,作为一种传统食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史。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苦笋是峨眉山市的特色农作物之一,每年春夏之交是苦笋大量上市的时节。

荷叶村位于峨眉山北面,海拔700—1200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野生苦笋肆意生长,竹林面积每年成倍增加。1994年,荷叶村积极响应国家优化产业结构号召,引导村民规模成片发展野生苦笋2000余亩,带动产值从0到72万元,激活“资源”变“资金”。

2004年,峨眉山市川主乡(现绥山镇)被原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苦竹笋之乡”。为促进苦笋产业化发展,荷叶村实施“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展农技培训、拓宽销售渠道、打造有机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购商将苦笋装车。绥山镇人民政府供图

“我凌晨两三点就上山挖笋子了,上山就要一个小时,好在每天有大车来收笋子。今天挖了5背篓,可以卖差不多450元钱呢!”提起近日的丰收,荷叶村9组村民张丽群合不拢嘴,她家里种了6亩苦竹,每年从4月底至6月中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仅靠卖苦笋就能收入近7000元。合作社成立后,为村民们引进苦笋收购批发商,进村集中收购,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掉苦笋,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这里的高山苦笋苦中带甜,口感好、名气大,高峰期我们一天要收30多吨苦笋,全部卖到宜宾、成都、攀枝花等地的超市、餐厅、农贸市场,供不应求!”批发商沈纯清已经连续10年到荷叶村收购苦笋了,像他这样的收购商还有很多,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开着货车穿梭于荷叶村各个生产组,一筐又一筐,一车又一车,让这深藏大山的美味“飞”出了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冒尖的高山苦笋。绥山镇人民政府供图

据了解,荷叶村目前有苦笋6000余亩,年产量超1000吨,依托卖苦笋、卖老竹,“一竹两收”创收近600万元。与此同时,荷叶村属峨眉山市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当地通过大力发展民宿旅游第三产业,挖掘苦笋、脆红李、茶叶、猕猴桃“四宝”,开展采摘游、乡村游,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与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依托苦笋打造伴手礼,提升产品附加值。”荷叶村党支部书记胡志容充满信心地说道。

苦笋产业兴农,农旅融合富农。在荷叶村,乡村不只是安居的家园,更是乐业的天地。民宿、露营、攀岩、烧烤等各类新业态正引领着美丽乡村,向着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的道路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