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沉寂在山林中的箬叶、竹笋,如今成为婺城山区农民致富的特色农产品,一座座青山成为他们的幸福“靠”山,鲜活的故事、开心的笑脸正绘成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小小箬叶

点绿成金

在沙畈乡青草村泥山垅自然村,这几日,村民们结伴上山,前往箬叶抚育基地,采摘今年刚刚成熟的箬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畈乡群山环绕,正是野生箬叶生长的绝佳之地。沙畈乡积极发展“一片箬叶”经济,先后成立箬叶抚育栽培基地和“林下粽”共富工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据悉,该乡箬叶将在6月底开始大量上市,预计年产量可达1000吨,届时小小的绿叶将成为当地增收的“金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莘畈乡井下村,前不久第二届粽叶开摘活动暨莘畈乡第三届“姑蔑溪”野钓活动在此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中,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包粽子、采摘箬叶……一片欢乐忙碌的景象。活动现场,村民华瑞然将从山上采摘下来的新鲜箬叶打包,然后由井下村统一进行对接售卖。方便的流程和较高的回报让他赞不绝口:“多亏了这样的形式,我们采摘箬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下村海拔地势高,茂密的森林为箬叶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生长环境。每年6月是采摘箬叶的黄金时节,但受山势陡峭、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地箬叶产业的发展受限。

2020年,该村开始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的全链条管理模式,并对接嘉兴、杭州等地工厂,打通了箬叶出山“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受益。“相比于其他地方,我们当地的箬叶韧性更强,闻上去也更加清香。再加上我们出产的箬叶都经过标准化处理,相比之下更具市场优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连信心满满地说。同时,为了保证村民们的安全,井下村还会定期对采摘箬叶的道路进行清理,并帮助村民运输箬叶,这也让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莘畈乡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野生箬叶资源越来越丰富。接下来,莘畈乡将进一步找准产业增收模式和发展方向,修整道路,扩大市场,将箬叶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山区特色共富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道路。

深山鞭笋

“竹”够美味

婺南山区的夏天,清风如水,竹影婆娑。“鞭笋是当下竹林中的时令美味,这个时节雨水充沛,生长出的鞭笋会更嫩一些。我们村里人人都是挖笋的好手。”在沙畈乡辽头村的竹林里,57岁的曹庆伟一边说着,一边眯着眼四处寻找新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鞭笋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所需成分,它是竹鞭的先端部分,其生长所需养分均来自与其相连的母竹。沙畈乡 辽头村峰林俊秀,风光旖旎,这里的青山秀水孕育了翠意盈盈的连片竹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益于村党支部积极开拓乡村振兴产业路,持续做大做强“竹”经济,让沉睡多年的竹林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流转竹林资源,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笋制品加工产业,2021年建起了烘干房,打造笋干加工基地,又注册了商标品牌,新建“共富工坊”推动农特加盟,在实现笋制品加工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基础上,不断于产业延伸和品质上下足功夫,让山里的“土特产”真正闯入山外的“大市场”,让竹笋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得到了最大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辽头村党支部书记曹正跃介绍,鞭笋生长时间长,产量高,从现在开始到农历八月都有,不论是自家做菜,还是赠送给亲朋好友都是不错的选择。向竹林要佳肴,就地取材吃上“生态饭”。曹正跃表示,目前村里共有毛竹林300亩,每年单是毛竹收益达到20多万元,今年他们小试了一下,鞭笋的收益也达到了几万元钱。展望未来,辽头村将依托竹林生态资源,着重培育提高笋产量,持续打造沙畈辽头竹笋品牌,并以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

来源:婺城发布 记者:曹静怡 彭丽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