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过去的棚改拆迁风潮伊始,到2024年“城中村改造”政策拉开序幕,社会对于全面拆除预制板楼的呼声逐渐高涨。预制板楼,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产物,曾是解决职工居住问题的快捷手段。

其作为上世纪70、80年代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其建造方式独特:生产厂家将水泥灌入建筑构件模具中,待水泥风干后,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安装。

这种建造方式在当时确实具有诸多优势,如建房成本低、造房速度快,能够迅速解决大量职工的居住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预制板楼的缺陷逐渐显现,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预制板楼主要有以下5大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预制板房的使用寿命短

这主要源于其建造时期的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为了解决职工的居住问题,预制板房作为一种快速、经济的建筑方式应运而生。然而,这种建筑方式注重的是速度和成本,而非长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因此,预制板房的使用寿命往往只有30-40年,远低于现代商品房的70年使用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预制板房已经超过了其设计寿命,房子的主体结构开始老化,屋顶、墙面等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房屋的美观性,更对房屋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此外,预制板房的保温性能、隔音性能等方面也往往不如现代商品房,难以满足现代人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预制板房的抗震性能差

预制板房的抗震性能较差。这主要源于其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特点。预制板房采用的是水泥构件拼接而成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化了施工流程,但却牺牲了房屋的抗震性能。由于没有钢筋等加固材料,预制板房在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往往难以承受住强大的冲击力。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许多预制板楼房在地震中倒塌,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充分说明了预制板房在抗震方面的不足。因此,对于预制板房的抗震性能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灾害频发的地区,更应该加强预制板房的抗震加固工作,提高其抗震能力,确保居民的生命安全。

然而,要改善预制板房的抗震性能并非易事。由于预制板房的结构和材料特点,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的难度较大。此外,加固和改造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可能会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因此,在改善预制板房抗震性能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逐步淘汰和更新预制板房。对于已经超过使用寿命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预制板房,应该优先进行拆除和重建。同时,在重建过程中应该采用更加安全、耐用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确保新房屋的使用寿命和抗震性能。对于尚未超过使用寿命但抗震性能较差的预制板房,可以考虑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震能力。这可以通过增加钢筋等加固材料、改善结构连接方式等方式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预制板房的地面容易渗水

预制板房的建筑构件主要通过水泥浇灌而成,且缺乏钢筋的加固。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构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从而导致开裂现象的出现。这些裂缝不仅破坏了建筑的整体结构,更成为了水分渗透的通道。一旦楼上出现漏水情况,水分便能通过这些裂缝迅速渗透到楼下,导致“水漫金山”的尴尬局面。

此外,预制板房的构件在拼接时也存在较大缝隙。这些缝隙在建筑初期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材料的老化、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缝隙会逐渐扩大。一旦楼上发生漏水,水分便能轻易通过这些缝隙渗透到楼下,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和损失。

相比之下,现代的商品房在防渗水方面做了更为充分的考虑。商品房的建筑构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在构件的拼接和防水处理方面,商品房也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了建筑的防水性能。因此,商品房在防渗水方面表现出色,为居民提供了更为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隔音、隔热的效果很差

由于预制板房的构件之间缺乏有效的隔音、隔热材料,导致房屋的隔音、隔热性能较差。在夏天,预制板房的房间往往闷热难耐,室内温度难以降低;而在冬天,房间则冷得要命,室内温度难以升高。这种不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此外,预制板房的隔音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由于构件之间的缝隙和缺乏有效的隔音材料,使得预制板房的隔音性能较差。隔壁居民的声响往往能够轻易传入自己的房间,使得居民在享受私密空间时感到不便。为了维护自己的隐私,很多居民不得不降低讲话的声音,这无疑增加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预制板房的结构难改动

预制板房的主要结构部分是由预制板件拼接而成,这些板件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然后运送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构造方式在当时确实提高了建筑效率,但也带来了结构固定、难以改动的问题。相比之下,现代商品房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可变性,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房型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然而,对于预制板房来说,由于其承重墙等重要结构部分是由预制板件构成的,因此这些部分是不能随意拆除或改动的。一旦强行改动,不仅可能破坏房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即使业主对预制板房的房型设计不满意,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微调,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改变。

此外,预制板房在房型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当时建造预制板房的主要目的是快速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在房型设计上并没有过多地考虑人性化因素。这导致了很多预制板房的厨房或卫生间等空间没有窗户,通风采光条件较差,给居住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为何预制板房不能全面拆除?

尽管当前社会对预制板房采取全面拆除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并未出台对预制板房进行全面拆除的明确政策。相反,2023年我国推出的《建筑节能条例》中,仅明确禁止了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预制板房等不符合规范的建筑物。

这一政策表明,对于预制板房的处理,我们采取的是逐步淘汰、渐进改善的策略,而非一刀切式的全面拆除,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房屋可以适当修缮和改造

预制板房作为我国上世纪特定时期的产物,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些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的预制板房,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得益于良好的保养和维护,其主体结构并未受到严重损坏。

这些房屋通过适当的修缮改造,依然能够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因此,将这些预制板房一刀切式地拆除,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全面拆除的难度大且风险高

我国预制板房的数量庞大,涉及的家庭众多。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拆除工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这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妥善解决被拆迁家庭的安置和补偿问题。对于地方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财政负担。此外,全面拆除预制板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居民安置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

3.全面拆除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预制板房在存量房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当地盲目地将预制板房全部拆除,必然会导致大量居民需要寻找新的住所。这将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很可能推高房价,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这与当前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预制板房问题,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价值,也要看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隐患。在处理预制板房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逐步淘汰、渐进改善的策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居民对预制板房进行修缮改造或自愿拆除重建。同时,各地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预制板房的修缮改造和拆除重建工作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预制板房拆除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对于拆除后的土地,应合理规划、科学利用,避免浪费资源或引发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将部分土地用于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也可以将部分土地用于发展新兴产业、吸引投资等,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预制板房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在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加以解决。通过逐步淘汰、渐进改善的方式,我们既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居住质量,又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