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一”假期,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热度不减。传统的老洋楼、浓厚的都市气息,不同年代的元素在这里兼容并蓄,让游客流连忘返。去年以来,电视剧《狂飙》带旺了其拍摄取景地——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与电视剧有关的场景路段成为江门最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

街区爆火之后,如何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丰富街区业态,让“流量”变成“留量”?今年5月,江门正式发布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突破以往慈善相对单一的捐款模式,增设捐工程、设计、监理等方式,呼吁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街区的保护活化利用发展公益事业中来,让街区更好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蓬江区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基金首期已募集捐款990多万元,目前街区内多个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已启动,有望争取年内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爆火的老街区

漫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可以感受到现代的气息。时间长河缓缓流淌,留下众多痕迹。这里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是元末至今、烟火不息的滨水商埠典范,是侨资旺乡、近代变革实证地,是儒学兴盛、人才辈出的白沙故地,也是三山汇聚、两江勾连的江门原点。这里承载着江门由古代岭南传统墟市到现代化城市60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江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城市街区之一。

街区爆火,不仅因为其充满市井风味,还保留老街区的魅力和文化风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出圈”后,其背后面临的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一”假期,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热度不减。

“街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困难尤其突出。”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有1300栋骑楼。由于经历漫长的社会变革,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已发生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修缮。大部分传统木构建筑缺乏维护和修缮,已难以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加上技术手段的限制、修复理念的偏差、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等原因,目前采用的古建筑修缮方法主要依靠机器修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难以保持古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韵味,也增加了特色建筑保养的难度。

街区业态原来以日杂品批发、五金店、窗帘店等小商铺为主,但受《狂飙》的热度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商铺转型为餐饮、小吃、纪念品等商铺,但业态较为单一,且缺乏特色和品牌竞争力。“我们也在努力招引更多知名、特色的品牌,希望打造文化类、文创类、非遗类的业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留住游客驻足、体验和消费。”上述负责人说。

可以捐工程、捐设计的基金

近年来,带着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白沙街道抢抓机遇多措并举,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服务设施、强化街区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增强游客体验,希望变“网红”为“长红”,让“流量”成“留量”。去年,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入选广东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街区内的启明里片区先后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首批广东省旅游休闲街区、首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等称号。

“我们相信,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长堤不仅仅止步于此。我们希望通过对街区的进一步活化利用,推动‘侨都赋能’工程深入实施,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百千万工程’的典型范例。”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江门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应运而生。白沙街道办事处通过蓬江区慈善会,设立该基金,明确由白沙街道办事处负责基金管理。基金旨在搭建一个公开、规范、透明的捐资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发动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助力,更好地保育和活化好长堤历史文化资源,以“江门原点”“侨都印记”的发展定位,讲好长堤历史故事,赓续城市文脉,守护江门记忆。

和传统的慈善捐赠相比,该基金突破以往慈善相对单一的捐钱模式,增设捐工程、设计、监理等方式,优选一批本地建筑企业搭建起企业库,捐赠者可以从中选择企业或自行选择合格的建筑企业来实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保证每一份善心落在实处。

管理方面,基金建立健全基金善款使用决策机制,下设基金管理小组,设正副组长,由基金管理小组收集提供相关项目,采用集体决策方式,确定善款的使用和项目金额。为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水平,同时成立基金顾问小组,基金顾问小组包括:建筑类顾问、文化类顾问和业态类顾问,为基金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中肯、权威、专业的意见。基金对符合本基金章程使用范围的项目,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按有关制度支出。蓬江区慈善会对资金使用项目进行监督,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公示。

延续的“根”与“魂”

历史街区是动态的,物化形态的建筑物、构筑物只是它的外壳,环境要素是它存在的基础,传统的民居民风和文化是活态的基因。因此,在设立基金之初,白沙街道就明确,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用途。

除了用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育、设施完善、品质提升和功能活化工作,基金还将用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人文历史发掘保护和非遗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创新、文化艺术交流等工作,打造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艺术品牌,建立国际港澳文化艺术交流品牌;开展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推广活动和公益活动;开展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相关工程及活动的咨询、设计、策划、第三方核价、评估监管等。

今年“五一”假期,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卡集章活动“遇上”各种特色巡游展演,让街区人气持续火爆。互动式体验获得不少游客的青睐,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关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卡集章活动的热度持续提升,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打卡照片和心得,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墟街等相关话题浏览量超9000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

“让‘流量’成为‘留量’,不是一句口号,背后凝聚我们大量的工作。”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设立基金,主要是希望实现街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和守护江门记忆、提升侨都江门知名度的目标。

一方面,设立该基金募集公益资金,重点用于街区建设的保护、修缮,人文历史发掘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以及街区的推广等等,将通过对街区的保护、保育,使街区原有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元素得以保留,实现街区历史文化的传承、活化、发展;另一方面,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江门城区原点和发源地,对长堤街区的保护、发展,通过讲好长堤历史故事、讲好江门的故事,既守护好江门城市的“根”与“魂”,延续五邑之脉、岭南之肌,建立本地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和幸福感,更有助于提升侨乡历史文化的认知度,从而提升侨都江门的知名度。

观 点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

引导居民参与 提升街区发展活力

“居民与历史街区的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应通过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做出一部分样板工程,用于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加强原住居民的参与性,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顾问、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谭金花在接受南方+专访时表示,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需要依靠百姓,使街区与民众生活真正地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有价值的建筑数量巨大。如果仅依靠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保护和发展,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基金的设立,可以较好地处理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的关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鼓励社企业、公众、专家学者等参与保护,更有利于街区活化。

基金设立后,应如何持续运营?谭金花建议,可首先以较高的标准设置一部分样板工程,将改造的过程加以记录,并设置展览,加强公众对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认识,实现教育意义。同时,还可出台一套保护指南,明确街区建筑修缮改造的流程与开发原则,明确“哪些可以改造”和“哪些不可以更改”。“比如,有投资者想改造某栋建筑,他就可以通过指南,快速获得改造指引。这样,投资者少走弯路,改造资金不会浪费,历史建筑也能实现预期目标。”谭金花说。

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是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的基础。居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街区保护与活化是为居民,文化传承要依靠居民,居民与历史街区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基金在后续管理运营中,应注意形成对社区居民的回馈机制,比如设置公共空间提供街区保护、发展的相关展览,让更多市民认识、了解街区保护的意义,达到遗产保存、居民受益、文化传承等目的。这些不设门槛的回馈与宣传方式,既可以普及保护知识,也可以调动公众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采写】南方+记者 张泳渝 戴惠甜,【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