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李孝华通讯员赵军徐红云朱世江)5月23日,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乡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汉滨区项目暨“新教育·新管理”研习营启动仪式在汉滨区培新小学举行,项目的落户实施,为汉滨新教育实验走深走实注入了新的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由汉滨区政府副区长徐兴平主持,汉滨区委副书记芮云峰致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强出席并讲话。新教育实验专家团队,汉滨区教体局科级领导、各股室负责人,区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全区各中小学校长(园长),安康高新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研习营学员共300余人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芮云峰代表汉滨区委、区政府致辞,对“新教师基金”乡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项目落地实施表示祝贺,向倾情支持汉滨教育发展的新教育学者、专家表示感谢,并介绍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表示全区上下将紧抓苏陕帮扶机遇,以“新教师基金”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为契机,以“汉武红盟”为依托,建章立制,主动作为,紧盯乡村教育振兴重点任务目标,坚守教育理想,赓续教育文脉,扎实推进校际结对帮扶、专业研修引领、优质资源导入、专题送教示范、交流开放展示“五大行动”,强基固本、守正创新,用赶超一流的追求、加速进位的姿态、担当实干的作风,奋力开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东强在讲话中对汉滨区深耕新教育实验取得显著成绩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介绍了实施“新教师基金”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暨帮扶汉滨项目的背景意义、目标定位及方式路径。他指出,首次汉滨新教师基金乡村项目公益行,主要以研习营为学习方式,坚持目标问题导向,力求帮助校长,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变革学习方式,变满堂一人讲,为满堂人人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坚持注重成果生成,通过全新的学习模式,力求让大家“学得进、悟得出,带得走、用得上”;坚持专家专业引领,帮助参培教师在合作共创中形成带得走的成果,在亲身体验中觉悟理想的教育。他期待在新教育研习营深度的学习实践中,每个研习者都能真正走进新教育的美好,彼此驯养,相互编织,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引领创造汉滨新教育的先进榜样、强劲动力和源头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中,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理事刘亮向汉滨区捐赠了新教育童书馆。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杜涛宣布了捐赠汉滨区新教育资源平台清单,并介绍了“新教育童书馆”项目的缘起和发展状况,还展示了捐赠的课程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动仪式之后“新教育·新管理”研习营培训正式开始。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忠玲、新教育研究院发展中心主任张硕果、北京新学年教育集团副总校长徐青、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卫国4位专家将分别以《崇尚教育家精神》《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构筑理想课堂》《迭代学校管理》《促进教师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研习活动,引领参培学员共享一场内容丰富的新教育盛宴。活动期间,新教育实验专家团队就下一步培训工作及学校结对帮扶计划,与汉滨区教体局及相关学校负责人进行了探讨交流。

据介绍,乡村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汉滨区项目由苏州大学“新教师基金”提供支持,由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和汉滨区教体局联合组织实施。该项目旨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帮扶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致力新教育成果区域推广深耕,践行新教育公益精神;促进区域教育生态优化,探索整体提升区域教师素养新路径。今年,在举办“新教育·新管理”研习营培训的基础上,还将组织实施“新教育·新课堂”“新教育·儿童课程”研习营,指导汉滨区制定新教育实验升级迭代三年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新教育生命叙事活动,并启动新教育示范校与汉滨区学校结对帮扶计划,启动新教育童书馆场馆建设,用心用情用力为汉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油添彩。汉滨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发兵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和新教育研究院深度协作,利用3年时间,大力实施教师发展送培、校际结对帮扶、优质资源导入‘三大行动’,促进我区教师专业发展、书香校园营造、理想课堂构筑、培养卓越口才、艺术教育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家社合作共育‘八个提升’,奋力谱写汉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场研习就是一次洗礼,催生了汉滨教师深耕新教育的动力。“我们培新小学加入新教育10余年来,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培育出了一批批能说会写,能歌善舞,强身健心的新孩子。未来,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耕新教育,培育新孩子,带领大家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汉滨区培新小学副校长李静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