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下午,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玉柱率队调研苏州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召开工作座谈会。苏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出席会议并致辞。苏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海生主持会议。

近年来,苏州法院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法院工作融合,制定实施数字法院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为有效化解人案矛盾、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持续做优“融诉服”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诉讼服务。升级完善“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全域诉讼服务系统,在全市基层点位建立247个线上解纷“融诉驿站”,上线助企智能法律咨询系统,相关工作入选全国法院十大最具特色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着力提升无纸化办案体验,为法官审判执行工作减负增效。推行从立案到归档的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持续优化网上阅卷、融合庭审、“一键转档”等系统功能,不断提升系统运行的流畅性、稳定性,切实为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不断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为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分析劳动人事争议等18类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案件情况,创新生成“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发布全国首个“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报告”,为党委政府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供有力数据保障。此外,苏州中院还不断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融合发展,研发“未来法官助手”——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运用科技手段赋能审判工作现代化。“未来法官助手”获评第二届“未来杯”江苏数字法院创新事例一等奖;率先集成运用“未来法官助手”系统的江苏法院劳动争议大数据智能辅助平台,荣获2023年度人民法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玉柱对苏州法院不断深化数字技术与法院工作融合,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的创新实践予以充分肯定。

他指出,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工作,赋能现代化法院建设。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部署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的水平。希望苏州中院主动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不断完善系统在文书纠错、类案推送、文书生成等方面的功能,在提高办案效率的同时守住案件办理质量生命线。依托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打通法院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换,从而增加输入系统原始数据的质量,为服务和保障审判体系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多类型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法院工作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绍刚在致辞中指出,推进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的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全市法院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未来法官助手”系统开发和应用工作,努力打造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苏州典范”,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着眼更优体验完善系统功能。坚持问题导向,秉持用户思维,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强度,不断提高系统应用的实用性、安全性,提升干警使用的便捷度、舒适度。进一步推进系统推广、培训和应用工作,让更多一线干警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更好发挥科技手段的赋能作用。

二是着眼更宽领域拓展应用场景。继续扩大系统适用的案由范围,加快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疑难复杂案件、全年案件量2000件以上案件等19类案由的研发工作,实现覆盖全市法院全年办理的12至13万件案件,努力尽快实现主要案件类型全覆盖。推进司法人工智能在排期、送达、报结等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以及裁判文书智能纠错等方面的应用,探索运用人工智能辅助院庭长开展案件阅核、流程节点监控等工作,全方位服务和保障执法办案。

三是着眼更高标准建设数字法院。以“未来法官助手”系统建设为牵引,加快落实数字法院建设三年发展规划,锚定全省领先、全国率先目标,高标准推进“以智能化应用为牵引、无纸化办案为关键、精细化运维为支撑、规范化管理为保障”的苏州数字法院提升工程。积极融入最高人民法院“一张网”建设,全面参与“一张网”试点工作,促进苏州法院现有特色应用与“一张网”建设的有机融合。

会上,苏州中院科信处处长张祺详细介绍了“未来法官助手”——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法。该系统于2024年1月正式上线,目前已完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道赔纠纷、信用卡纠纷、危险驾驶罪、建筑工程等9类案由的研发,可提供辅助开展电子阅卷、智能案情分析、案件信息智能问答、一键生成法律文书等应用服务。截至4月30日,全市法院承办9类常见案由案件的法官539人,在办案件21229件,推动阅卷时间平均节约80%,案件办理时间减少三分之二,有效帮助法官集中精力准确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胡志清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的创建背景、生成步骤和初步成效。该平台重点选取善良风俗类、社区治理类、治安治理类、行业治理类、重大风险类5大类基层治理类案件,以相关案件数量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为基础,综合各地区经济总量等指标,加权生成百分制的“基层治理司法指数”,为科学评估基层治理水平提供量化基础。目前已实现基础数据自动抓取、司法指数实时生成,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还可通过搭建可视化平台等方式,向地方党委和公安、市监、社工委等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实时推送、全景展示。项目获评2022年江苏智慧法治创新年度提名案例、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届 “未来”杯江苏智慧法院创新事例一等奖。

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还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基层治理司法指数”理念拓展至劳动关系领域,于2024年4月发布“劳动争议治理指数”,全面直观地反映劳动关系和谐状况,为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深入推进府院协同治理,提升辖区劳动争议治理水平提供全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法官助手’辅助阅卷功能非常实用,在要素抓取时方便快捷,能帮助我们快速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相关法律”“系统刚开始上线时有点担心过于程序化的算法架构会影响使用体验,但一次次使用、反馈、调试、再使用之后,系统不断优化,尤其一键阅卷和一键文书生成功能大大减轻了法官的办案压力”“无纸化办案时代,电子卷宗多、各种信息繁杂,系统中的搜索功能非常实用,能够快速定位所需要的信息,有效提高办案效率”“希望类案推送功能早日上线,帮助我们在速裁案件中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统一裁判尺度,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和质量”……

座谈会上,昆山市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潘丽莉、审管办副主任周晨、立案庭副庭长徐淼、张浦人民法庭副庭长汤秋婷,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金融庭庭长郭路,审管办主任顾宏俊,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舒馨,苏州中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刘彤等围绕“未来法官助手”系统的使用感受作交流发言。

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管信息处处长潘军锋等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