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兼职工会副主席,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古建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杂志社社长,首开集团培训中心校长,这些都是翁南怡的头衔。秉承“认认真真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的人生准则,她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在施工生产一线,把建造精品工程作为工作的核心,先后获评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集团争优创新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并荣获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南怡

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兼职工会副主席;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古建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杂志社社长;首开集团培训中心校长。

在翁南怡心中,每一个工程都是一座里程碑。

2012 年,翁南怡所在的房地集团第十分公司中标民族文化宫装修改造工程,她担任项目经理。民族文化宫装修改造工程初期,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次到位、不留死角、不留遗憾、不留败笔,要在民族特色上下功夫”的工作要求,同时提出了实现装修改造后的民族文化宫“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民族特点”的工作目标。翁南怡在工程伊始就提出了“创国家优质工程,展房地精品风采”的口号,把争创“国优”作为质量目标。她在 施工前深化图纸,施工中货比三家严把材料关,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 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将新技术和新工艺用于民族文化宫的改造中。 经过 10 个月的努力,工程顺利竣工,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该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30 年弹指一挥间,参加工作 30 年间,翁南怡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成长,还帮助并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的成长。在翁南怡看来,自身的成长固然很重要,但是看到年轻人的成长更让她开心和感动。

2009 年至 2010 年,翁南怡任某部委新建工程项目经理,这是她担任项目经理的第一个获得长城杯的项目。专家来现场审核当天,对项目予以了充分肯定,仅仅提出一两个关于钢筋方面的小问题。就在大家都在欢庆的时候,翁南怡发现钢筋工长躲在角落里哭了。

第二天,翁南怡把钢筋工长单独叫来谈话,问他:昨天大家都在庆祝你为什么不去?怎么还哭了? 结果小伙子说道:专家指出的都是我的问题,要是因为我的原因,影响到了集体怎么办?翁南怡听后特别感动,她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经过项目历练后的成长,变得更加有担当和责任心,这也是传承,不仅是专业技术的传承,还有肩负责任的薪火相传。

最终,该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北京市建筑长城杯金奖、北京市装饰优质工程奖。而这件事也让翁南怡意识到注重培养年轻人的意义,在工作中她会把年轻人放到关键岗位上去锻炼,让年轻人在不断的磨炼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今,经她培养的多名年轻人已经成为优秀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在各个项目中独当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北京青年周刊

A-翁南怡

Q 你是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曾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这些荣誉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 对我来说,这些奖章是大家对我劳动的尊重、对我所获得的成绩的认可。但是每一个成绩背后都不只是我一个人,我只不过是走在前面被看到了,但是我背后是很多人组成的团队,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这个整体中每一个人都履行自己的责任,才能换来整个项目的优秀。这才是这些奖章背后更深刻的意义。

另一方面,对我个人来说,这些奖章是对我前面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就如同我们说干一个工程就是一个里程碑,每一枚奖章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激励着我后边的工作更应该知道如何去做。

Q 作为首开房地集团技术质量部部长,你觉得自己的成就感来源于何处?

A 成就感来源于方方面面。总体来说,在我看来,大家一起做成了一件事,那种成就感比我个人获得荣誉更有成就感。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没有一个成就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楼房平地起绝不是靠设计师画在图纸画出来的,也绝不是靠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就能做出来的,整个过程需要无数人通力合作,需要工人一砖一瓦盖起来。每次我们团队获得奖杯,捧起奖杯的那一刻,都是我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刻,也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特别有成就感的时刻。这些成就是属于大家的。

Q 作为新时代的劳模代表,你觉得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又是什么?

A 毕竟现在距离自己退休,已经是可以倒计时的,我现在越发感觉到,如何培养年轻一代,是我现在最大的责任。一个年轻人如何成长,变得能力更强、更有责任心,一方面是靠本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正确的引领。我们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我现在也在研究如何培养年轻一代,评职称是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学习欲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身上相应的责任,我觉得才是现在应该具体思考的。

Q 工作中你是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引导和培养年轻人的?

A 首先我们平时会各种培训,让年轻人自己去体会和感受,其次,我会时不时找年轻人聊一聊,一是聊聊对于企业和企业未来方向的理解,二是聊聊他们自己的想法,看看他们对于自己事业和人生的规划是什么。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有师傅带着的,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了,传统师徒制可能也已经不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但是我觉得年轻人还是需要有师傅的,师傅能够帮助年轻人确立一个更清晰的职业规划,认清他们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更适合做技术,有些人更适合做管理,对于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年轻人,我更倾向于因材施教,鼓励和引导他们向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发展。

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以身作则,先给年轻人打个样。在项目中,我不只是布置者,还是执行者,我对于时间、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作为领导,我会领着大家去实现这些高标准的要求,比如我自己提出120分的要求,别人做不到,那好,我自己就首先要做到,不能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别人做到。我觉得这就是引领作用。有心的年轻人会从中举一反三,会把我所做的事情当作一个标杆,去效仿我的方式和方法,而再到下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也会做到 120 分。所以他们好多人都说,从我这里“洗”过一遍出去的年轻人,去了别的地方基本都能独当一面。当然他们当时可能会觉得很苦,压迫感很强(笑)。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解飞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5月2日 汪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