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原雪 马玉姝 张晓光 淄博报道

纪念章的背后,是每一个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人共同联结的记忆。

那时的吕更文,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正值抗美援朝国家征兵之际,年少的吕更文义无反顾报名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子汉就应该保家卫国,当时看家中上有哥哥,下有弟妹,我要保护家里,也要保护国家。”朴素的一个愿望,让他背起行囊,踏上了远行征战的道路。

然而战争的残酷,在刚刚横跨鸭绿江时就已经显现。

“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我们就遭遇了轰炸,没有防护没有掩体,我幸运存活下来,等到轰炸机飞过后再集合,许多战友、老乡再也没有站起来。”当时的情形仿佛还历历在目。

新兵吕更文咬咬牙,继续前行,来到前线。

经历过连日来大大小小的阻击战,吕更文从一个青涩的小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勇敢坚毅的军人,然而成长的代价是巨大的,无数战友的伤病与牺牲让年幼的吕更文明懂得了当兵的意义,只有战争胜利,才是对牺牲的战友最好的慰藉。

“上战场就是打,已经打红了眼,哪怕水土不服,拉肚子也要提着裤子上去打。”吕更文说,战士们不分白天黑夜地阻击敌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胜利。虽然战争惨烈,但他们的浴血奋战,最终夺取了阶段性的胜利。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军人的记忆一直存留在吕更文最重要的位置。

“从我小时候起,父亲就时常哼唱一首歌,应该是在部队的时候学会的。” 女儿吕慧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天来了一封信,大红的喜报到了家……

当年的故事就这样从吕更文的记忆里向一代代家庭不断传递,他一直告诉家人,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他常说,再苦能苦过从战场上生死一线的战士?

纪念章的重量,不仅在于对父亲个人荣誉的证明。从小跟随父亲长大的吕慧更能懂得父亲重视纪念章的原因所在。

“每次看到纪念章,他都会和我们念叨,这是很多战友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的奖章,我们能看到能摸到,可他们却永远留在了那年的战场。”

看到纪念章,即是守住与战友们共同的回忆与荣誉。

启事一经发布,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发动身边力量,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老人寻找。环卫工人、社区网格员、公安民警、救援队……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公益组织陆续加入其中,无数忙碌的身影汇聚成的洪流,帮助老人完成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得知线索后,世纪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邵涛立即组织发动各网格力量,迅速在20多个网格群里转发,扩大寻物消息覆盖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扩散信息的同时,我们还动员网格员在老人出入的社区西门附近寻找,希望能够尽快帮助老人寻回这枚重要的‘寄托’。”世纪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辛英说。

若您发现新线索,请联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