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律师的专业调解,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顺利解决这场纠纷。”近日,辖区一起服装加工合同纠纷案件,由上城人民法院九堡法庭引导至杭州市律谐调解中心采用“市场化解纷”机制化解,当事人由衷点赞。

原来,原告提交的证据仅有微信聊天记录,且聊天记录中双方未明确欠付加工费金额。律师调解员向原告分析证据不足等可能导致的诉讼风险,并从提升被告履约能力的角度提出分期付清建议,最终促使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并进行了司法确认。

整个调解过程仅仅用了3个小时。“这可比诉讼效率高多了,要知道,类似案件光在诉讼的质证环节,双方就能扯皮半天。”上城区司法局九堡司法所所长朱晓泉说,以目前九堡法庭受理量估计,从立案到判决至少耗时半年。

而这,并非个例。商事纠纷占杭州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总量六成以上;单看九堡辖区,内有15个专业市场、6000多个摊位、3500多户经营户。据朱晓泉透露,2023年九堡法庭登记的货款纠纷案件高达356件,其中原告经营户胜诉的只有60件,大量败诉或撤诉的原因主要是证据不足或诉讼周期太长。

如何用更多元、高效、专业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化解矛盾?从2019年起,九堡街道率先在浙江省开展“市场化解纷”机制的试点工作,在民商事纠纷调解中突破现有单一公益调解模式,引入律师、民办非企业组织等专业法治力量,探索专职律师市场化调解工作模式。“虽然根据调解效果会向当事人收取一定费用,但比起诉讼,成本低、周期短,且双方签署的司法确认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保证,处置更灵活,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营主体对纠纷处理‘减时、降费、增效’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诉前调解的成功率。”朱晓泉解释道。

近年来,九堡把“市场化解纷”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市场化解纷”由“单一调处”向“联合破难”发力,打造“5+N”联盟,通过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市场监管局以及纠纷案件的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对当事人较多、影响力较广、新兴业态首发等特殊案件联合破难,为类似纠纷化解提供借鉴;同时,充分利用共享法庭2.0平台智能评估、线上调解、法官现场指导、线上司法确认等模块,提高纠纷化解成功率;此外,将“市场化解纷”全生命周期事项纳入街道“小脑+手脚”基层治理体系一网集成管理,实现矛盾纠纷线上录入、统一派单、跟踪督办等全流程数智治理。

商事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2023年九堡实现区域内万人成讼率明显下降,辖区一般经济纠纷调解周期从平均120天缩短至20天以内。

为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今年,九堡还创新开发“货款纠纷法制化场景运用”项目,入选了浙江省为企增值服务改革项目。“根据‘最低证据要求’和‘最低文化程度要求’标准,我们开发了一款软件,计划月底推出,后续将在整个街道全面铺开。经营户通过这个App只需点选菜单就可自动生成不同类型的合同,以便存证取证。”朱晓泉说,“每一次买卖合同的签订,都是司法实践。九堡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探索实践中完善‘共享法庭+市场化调解’工作机制,打造特色‘市场化解纷’品牌。”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