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袁汝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内蒙古自治区十万多人在呼和浩特市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5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袁汝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艾力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能乃扎布(左二)

通辽市茂林公社新艾力生产大队,1954年组织起互助组,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牛从原有的70头发展到1491头,各种改良牲畜881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陆轲摄

武川县纳令沟公社李齐沟生产队重视封山育林工作,部分林木已开始成材。这是社员们把一批小规格材集中,准备外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崔耀先摄

巴彦淖尔阿拉善左旗地,于1957年建立了园林场,选种了各种适宜于沙漠土质的树木,还引种和培育了各种优良品种果树一千九百多株,1961年就结各种果品五千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韩明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开鲁县和平公社核心大队,由于农业丰收,社员收入普遍增加。图为第三生产队社员在进行年终收益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原士辰摄

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气象站,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保畜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赵连升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内蒙古根河林业局提前36天完成今年国家调运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廷友摄

锡林浩特供销经理部1962年以来,积极增调牧民需要的各种物资,还在牧区各公社建立了十三个基层供销点,便利了牧民,推动了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张国臣摄

赤峰市制帽厂的女工在缝制当地牧民们喜用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赵连升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内蒙古第一座现代化毛纺织厂新建的精纺车间,已开始成批生产毛纺织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赵连升摄

包头市青山区搪瓷厂搪烧车间美术工段喷花小组工人在脸盆上喷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崔耀先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海拉尔第一中学是呼伦贝尔盟第一所用民族语言教课的民族中学,创办已有16年,现有各个民族的600多名学生在这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陆轲摄

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已成立八年,建立起了一支以青年为骨干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完成了六十多个研究项目,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宝音朝克图摄

著名蒙古族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右一)和业余诗歌作者波·都古尔(中)、民间说书艺人乌斯格宝彦一起研究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赵连升摄

包头市晋剧团团长、著名晋剧老艺人王玉山在指导青年演员练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崔耀先摄

呼和浩特铁路局通讯段电话所话务员吴云在全段安全、正点冬运立动运动中,超额完成了任务,立了大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 赵连升摄

伊克昭盟的著名蒙医金巴,跑遍了鄂尔多斯草原各旗、县,为各族农牧民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