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桐城一派

震宏老师摊上大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早上无意间打开郁老师的公号《懒下楼》,在最新那篇《濮院镇:伪史的重灾区!》的留言栏,到目前总共160多条留言中,支持和反对郁老师观点的人都有,可谓毁誉参半。

出现这种局面,郁老师在码此文前肯定是想到的。不就是一本正经地调侃了几句濮院么,不至于惹得人家恼羞成怒打上门来吧。大不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劳资还怕几个网络蟊贼?

但郁老师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一点,低估了网络的力量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强大。因为在一片反对声中,夹杂着一些遗老乡贤,有名望的人都亲自出马骂山门,郁老师惶惶然,知道事态严重了。

这可比打上门来还凶险万倍啊。郁老师就读书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整天骑着个小毛驴东逛西游,无所事事,这样一个文弱书生,真打上门来谁下得去手啊。

更要命的是,敝邑作家群一早就炸锅,刷屏了。满屏都是对郁老师的围追堵截,穷追猛打。面对这些熟悉的朋友,并且还吃过人家的羊肉面,吃人嘴软,郁老师,太难了。

郁老师只好放低身段,打破了“懒下楼”的铁律,一边下楼躬身作揖,一边大赞羊肉面好吃,但骨子里还是挺倔的:

我并非“专挑刺”或者“嫌母丑”,目的是去“伪”存“亮(点)”

遭遇如此汹汹的口诛笔伐,还是出乎郁老师的意料之外,估计郁老师这会儿焦头烂额,头都大了。

我对历史十窍通九窍,对濮院的历史也只了解了一点皮毛。但看了郁老师的大作,结果连这些皮毛一下子灰飞烟灭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郁老师可是公认的敝邑知名的国学大师,博学多才,引经据典,插科打诨,风趣幽默,他的公众号老夫最喜欢光临。他笔下的范厂长,凤仙娘娘,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最近那个“浙北读书最多的厨子”出镜率很高,大有赶超凤仙娘娘的趋势。

濮院是不是敝邑的伪史重灾区,我不知道;郁老师的观点究竟对不对,我也没资格评判。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郁老师治学严谨,每句话都有出典,我想反驳都做不到,不信也不行。

所以,对这起事件的争议,老夫学学胡锡进的“骑墙”风格,不站台,两边都不得罪。解决纷争最好的办法是,搁置争议,辨别真伪,共同打假。

其实,最省力有效的方法是,反对郁文观点者拿出有力证据来逐一反驳,证明郁文是无中生有,哗众取宠,而不应该一上来就挥舞爱家乡的大棒,指责人家别有用心。历史就是历史,不容篡改,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凉。这次争论不管最后的结果什么,濮院还是濮院,还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动不摇,岿然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话说回来,

郁老师说到底是位好老师

,他每天让我看他骑在电瓶车上写出来的佳作,既涨见识,又涨姿势,还能看到范厂长和凤仙娘娘喜闻乐见的金句迭出,他不是好老师,谁是好老师?

最近这段时间,感觉郁老师突然文风一变,对准敝邑文化界存在的乱象发难,瞄准靶心,火力全开。霎时,郁文所到之处,飞沙走石,杀敌无数,一片哀嚎。

老夫很惊讶,惊讶于一文弱书生,竟有如此大的能量,搅动积弊甚久甚深的敝邑文坛。老夫不免替郁老师担忧。于是夜观星象,掐指一算,不妙也。

写文章难免得罪人,国学大师的郁老师也不能免俗,老夫更不能。老夫去年一连三篇“我自爱”出去,有司三道金牌,吓得老夫连夜删掉;今年年初一篇表扬肉食者文章,结果因“莫须有”的罪名遭遇厄运。

所以,郁老师这次遭遇,最多算是挠痒痒,没有伤筋动骨,至少他比老夫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