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从世界上第一台徕卡UR-LEICA相机开始,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徕卡相机已经变成一种特殊的产物,在优秀的传统镜头制造与光学设备基础之上,徕卡商标代表着极富传奇的光影与色彩美学。那么当我们谈论起“可乐标”,谈论起徕卡,说的是什么?从我们最近使用徕卡M11-P的过程中或许能找到一丝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徕卡M系统中的最新产品,M11-P的设计尽显本源但又有时代意味的创新。经典的旁轴相机造型还是熟悉的配方,不过红色徕卡标识,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可乐标没有了,被机身顶部的镌刻标志取代,手绘的“Leica”字体与“德味儿倒也搭配”,这也算是MX-P系列的一个小特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11-P有黑色和银色两种机身,售价均为71800元。黑色为铝合金,银色为黄铜材质,因此黑色版本会更轻一点。对于脖子的负担也更小,日常出街佩戴也更加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英寸的防刮蓝宝石玻璃显示屏,触控灵敏,还覆盖有防反射涂层,搭配哑光黑的机身,散发着低调典雅的气息。只是没有任何翻转角度的显示屏,似乎是与数字时代的一丝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拍摄中与徕卡M11-P搭配的镜头是Summicron-M 35mm f/2 ASPH,这也是M系统中非常经典的一支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斑对焦一直都是徕卡M系统的一大特色,也是目前市面上在售产品中极少数不支持自动对焦的产品。黄斑对焦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一开始在取景器里感觉好像是成功合焦了,但按下快门回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虚,如果使用屏幕峰值对焦的话成功率会高一些。不过手动对焦一旦熟练掌握快速估焦和大概距离之后,抓拍时的成片速度完全不输自动对焦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250 光圈:f/4 感光度:ISO64

徕卡M11-P采用了与M11完全相同的6000万像素CMOS传感器,L-JPG模式下最大分辨率达到了9504* 6320像素,对焦精准的情况下在100%放大后依然有可观的画面细节,便于后期二次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2000 光圈:f/4.8 感光度:ISO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红框区域100%放大

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JPG模式将ISO拉到2500档位,画面会出现轻微的噪点,但并不影响照片整体观感。DNG格式则可以将ISO进一步拉高到3200档位,表现与JPG模式ISO2500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125 光圈:f/2.8 感光度:ISO1600

这可以认为是M11-P在JPG和RAW格式下的ISO上限,配合一个较大光圈的镜头足以满足日常光照充足或者夜晚弱光环境的安全拍摄。宽容度方面如果以欠曝-1档位拍摄,DNG格式下可以轻松将画面拉回正常曝光环境,也不会对画面纯净度产生太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500 光圈:f/2.8 感光度:ISO5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500 光圈:f/6.8 感光度:ISO500

至于色彩玄学,徕卡M系统的成像色彩从M10进入CMOS时代之后一直被诟病“数码味”越来越浓。到了M11-P,直出成片虽说与之前CCD传感器的M9时代有所区别,但“德味”依旧浓郁,尤其是在蓝色和绿色的表现力上,并且M11-P在照片的对比度、色彩明艳度相较于之前都有明显增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90 光圈:f/13 感光度:ISO400

日常外出拍摄JPG+VIV(鲜艳模式)的照片就已经完全可以称霸社交媒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出自徕卡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125 光圈:f/3.4 感光度:ISO3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距:35mm 快门速度:1/750 光圈:f/2.4 感光度:ISO200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作为徕卡M11的同门兄弟,M11-P还具有M11没有的一项独家功能——内容认证功能。通过“徕卡内容凭证”功能,拍下的每张照片都会带有符合CAI (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内容真实性倡议)资质的数字签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通过contentcredentials网站或徕卡FOTOS应用程序验证照片真实

这项功能根据CAI技术标准存储加密的照片元数据,从而保护数字图像的真实性和版权,确保其来源的真实性,最大程度保障了摄影师们的创作成果。硬件级的凭证,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性,尤其是现在AI技术这么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徕卡M11-P并不适合,除却昂贵的价格因素,在这个掏出手机就能快速捕获影像,各种风格、色彩、美颜滤镜随处可得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能接受全手动对焦、昂贵的镜头,还能忍受它固执的设计?像是不能翻转的屏幕,位于机身底部的充电口,等等,但喜欢它的原因只有一个就够——Made in WETZLAR GERMANY。

(受限于原片尺寸,文中照片样张有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