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无量:壁画上的中国史》,苗子兮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

推荐理由:

那是为生者所绘的壁画,在宫殿的墙壁上,在祠庙的墙壁上,在洞窟的墙壁上,在中土,也在西域,在东海,也在天南。殿堂之宏丽,由壁画来生色;佛窟之静穆,亦有壁画来烘托。壁画的内容,也因此纷然有别,各个而异。然而,画壁人的心思,是否会透过壁画传达给观画之人?观画之人,又是否真能看透个中三昧?

苗子兮的《观无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样一部入壁观画的著作。从武梁祠画像石中武氏一门所期望的圣贤孝悌、祥瑞来集的道德理想国,到撒马尔罕宫廷壁上用以彰显王权尊贵的画中使臣,从藏经洞中冠服华丽的天公主的队列,到岩山寺文殊殿壁上人烟繁盛的城池。壁画中的色彩,驰骋着画壁人绚烂的想象,画中的生灵,蕴含着观画人内心无尽的欲望。那些明知无法长存,明知早已成为过往,明知不能企及的一切,都可以藉由壁画所绘,铺陈一点必要的想象,让自己犹如成为它们的主人,与它们一起长存。

但,如何可能,壁画只是壁画,那寄托了武氏一门道德理想国的画像石,最终无法阻遏汉帝国在堕落中倾颓。夸饰使节来庭觐见荣光的撒马尔罕宫廷壁画,也最终随着王国的覆灭一并沦为丘墟。或许,描绘岩山寺壁画上宏丽繁盛的迦毗罗卫城的画师王逵,真的将他心中的北宋故都汴梁的影子,落笔其上,但那,只余想象——那座城,终归是要覆灭的——于是,只剩下壁上记忆的残片。

一刹那九百生灭,一瞬间万千往生,这世间生灵无不如此,比起那画壁与面壁的生灵,壁画或许更加长久。那画壁之人与最初的观画之人,都早已成尘,无数曾经观看过这些壁画的人,也消失在岁月无常的罗网中,终有一日,壁画也将剥蚀零落。然而,纵然知道如此,但也在无量众生、无量红尘、无量岁月,最终归于空寂之前,请再多看一眼。

撰文/李阳

编辑/王菡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