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古秦汉至盛唐,驻守在中原北疆的匈奴族群,与中原王朝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无论是战火硝烟、王室联姻、献上贡品,还是商贸往来,两者之间频繁往来,如影随形。

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一直为匈奴民族在北方边塞持续的骚扰而烦恼不已。为了减少匈奴人“游击队”式的突袭与掳掠,他们唯有借助联姻这一最佳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史书详细记载了中原王朝公主远嫁匈奴的壮举,却鲜有涉及匈奴女子嫁入中原的记载。

理论上,匈奴人与华夏人同根同源,他们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裔,属于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因此,从血统角度来看,中原男子理应可以接受匈奴女子,但为何大多数人一提到娶匈奴女为妻都感到不安呢?

匈奴的起源与发展

自古以来,从人类文字记录开始,蒙古高原位于中原王朝北部,一直是最凶猛的游牧民族之家。这片土地水源丰沛,极其适宜游牧民族的定居与牧放。然而,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牲畜死亡,他们便会立即发动劫掠,对农耕民族展开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亚洲小国曾因蒙古高原的铁骑踏过而屈服于劫掠之下,代代相传,这种暴力的扩张也曾让他们一度占领了欧洲的大片土地。

春秋时期,北方匈奴首次引起中原王朝的关注。当时,赵国的武灵王推行了“胡服骑射”政策,旨在效仿外族,通过改变宽松的长袍为紧身的骑兵短裤,以获取更大的战场灵活性。

同时,他在北部边境筑起城墙,这一举措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得到延续,最终演变成世界闻名的建筑壮举——万里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即便是拥有绵延不绝的长城,也难以阻挡灵活机动、狡黠奸诈的匈奴人的不断袭扰。

因此,尽管秦将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精锐成功令匈奴仓皇而逃,收复了河套地区,但从秦始皇逝世至隋唐时期,匈奴人依然势不可挡,频频与中原王朝发生战争,成为王朝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白登这个地方曾是汉高祖刘邦遭遇匈奴埋伏的地点,整整七天七夜他陷入围困之中。幸运的是,陈平设法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这才让刘邦得以死里逃生!

只和亲,不娶胡

自文帝、景帝两位皇帝时期,汉朝以勤政兴国、富国强兵为重,国力蒸蒸日上,然而,北方匈奴仍旧是汉朝面临的最大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彻登基为汉武帝后,为了抵御共同受到匈奴侵扰的西域诸国,他着手寻求联盟,以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于是,张骞展开了著名的西域之行。可以说,他的使命是游说这些国家对抗匈奴,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任务!

遗憾的是,当张骞的使团穿越河西走廊时,不幸遭遇了匈奴人的捕捉。匈奴的单于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希望他投降匈奴,但张骞坚决不屈,誓言不屈服。单于感到羞愧和愤怒,于是将他软禁起来。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十载光阴流逝!尽管张骞幸免于难,然而西域诸国因为对匈奴的畏惧,对张骞所提出的“联合”保持着冷漠的态度。心情低落的张骞只得回国。

然而在归途中,他再次遭遇了匈奴的逮捕。这一次,单于派出美人儿为诱饵,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或许是史书中仅有的两起记录,描述了原始男子被迫娶匈奴女子的事件。然而,即使张骞在匈奴安了家,仍然深感思乡之情,对单于的优待和胡族妻子的顺从并未打动他。反倒是胡族妻子被张骞的情感所感染,最终毫无保留地帮助丈夫逃回了汉朝。

通过张骞这一典范,我们清晰地观察到:中原男儿受孔孟之道的熏陶,心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们理想中的伴侣,依然是那位娇羞端庄、柔情似水的汉族女子,而非粗犷豪放、风情万种的胡人妇女。

在汉家男儿心中,匈奴人永远被视为卑劣的蛮夷,这是根深蒂固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他们安静下来,汉王朝通常选择了和亲这种低成本的手段,以换取内心的宁静,这种策略有点像驯服猛兽一样。

有时候,计划也可能会失误。例如,当汉元帝遇见王昭君时,本以为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女子,于是决定封她为公主,安排她远嫁给呼韩邪单于。然而,他未料到自己受到了画家毛的误导,错过了这位美貌绝伦的女子。

当然,没错!对于匈奴人的要求,汉家王朝的根本心态就是置身高高在上,以"打发"为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怕在汉家男儿中,唯有李陵例外,他是唯一愿意留在胡族妻子身边的。李陵身为飞将军李广之孙,曾在一次对匈奴的战斗中,因为擅自冒进,轻敌而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