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编辑:夏有喃风

老人们常说“故土难离”,然而在我国近代史上,却发生过三次人口大迁徙。

分别是广东福建两地人口向东南亚一带迁徙的“下南洋”,山西陕西两地民众向内蒙草原迁徙的“走西口”,以及山东人口向东北迁徙的“闯关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的编剧和导演还就这三次人口大迁徙为历史背景,拍出了三部同名电视剧,其中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李幼斌、朱亚文等人主演的《闯关东》。

但很多人在剧时会产生一个疑问,当年那些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什么放着繁华富庶的南方不去,全都一股脑往天寒地冻的关东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世纪时,黄河大水连年泛滥,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也因此饱受水灾侵扰,很多农民庄稼房屋都被淹了。

成千上万的破产农民为了求一条活路,不顾当时满清朝廷的禁关令,冒着砍头的风险,闯出关外,这就是“闯关东”的由来。

闯关东的这个“关”,指的就是山海关,清朝时以此为界,以南以西的称为“关内”,以东以北的称为“关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电视剧《闯关东》中,李幼斌饰演的朱开山与家人分离,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山东一路闯去关东讨生活。

他们一家遭遇了土匪、走马帮、军阀、疫病等等苦难,在广袤荒凉的白山黑水之间艰苦求生,而这都是那个时代每个闯关东的人共同经历着的。

张善余曾在《中国人口地理》一书中写到,从清初到1949年建国,大约有4000万人“闯关东”,其中光是山东人就超过了18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少不向南,老不向北。”

意思是年轻人就别去南方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富庶之地,因为容易被繁华迷了眼,沉醉于欲望的旋涡中。

而老年人呢,就别去北方那种天寒地冻的地方,身子受不了,但在闯关东的人里面,5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却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那时候的关东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加上清政府不许汉人出关的禁关令,所以当时关东居住的都是大多数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而南方地区呢,则是汉人居多,可闯关东的山东人在遇到天灾后,却是乌央央地往关外跑。

明明南方气候更加温暖,而且汉家族裔更多,为什么他们却偏要“闯关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恐怕就是南方无法满足他们所需要的一个东西,那就是土地。

山东作为儒家文明的发源地,山东人对于土地的热爱是渗进了骨子里的。

但可惜的是,那时候的南方土地几乎都攥在大地主的手上,估计连当地人估计都不够耕,更别说躲灾来的山东老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南方没有多余的土地,难道北方就有了吗?还真有,而且很多。

清朝建立之后,关外的满人被迁移入关,一时之间整个关外变得“人迹罕至”,大量土地被闲置。

再加上长白山、大兴安岭一带物资丰富,闯关东到这的人无论是耕地也好,打猎也好,都不愁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有人会问,既然关外适宜耕种的土地这么多,那为什么满清朝廷要发布“禁关令”,拦着民众去开发呢?

其实清廷颁布的禁关令针对的只是汉人而已,他们把关外这处“龙兴之地”当成了自己的自留地,宁可放在那荒着也不许被旁人占了去。

同时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万一哪天清廷被颠覆了的话,这也能作为一条退路,后代子孙可以再度退回关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让清廷没想到的是,他们让关东荒着,同时也不许汉人出关,结果被隔壁的沙俄给捡了便宜。

这么大一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就在“家门口”,沙俄哪里会放过,二话不说就直接占了。

弄到最后还得清廷出兵把那些地方抢回来,而且还没全抢回来,签了个《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都让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归正题,土地是促使当时的人往关东闯的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去关外更方便,可以走水路,也可以陆路。

比如电视剧《闯关东》最开始,朱家母子四人闯关东,就是坐船走的水路,可谁知还没到地方,船就被炮弹给击沉了,然后又改走陆路。

放到现实里,走水路闯关东的话,大致就是从如今的胶东半岛坐船,一直航行到大连港附近,走陆路的话更直接,一路往北走出关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时候北方比南方安全,为了小命着想,他们选择了闯关东。

或许会有人不解,《闯关东》里萨日娜演的文他娘带着三个儿子闯关东,结果坐船走水路被炮弹击沉,走陆路遇上土匪,这也能叫安全?

那得看跟什么对比,跟当时的南方比起来,北方这些匪患啥的,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闯关东的时间区间大致是从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年间,而在这一段时间里呢,则是爆发过几次起义运动。

就好像电视剧《闯关东》里,李幼斌所饰演的朱开山,他就是义和团的,而清末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则是席卷了整个南方。

一边是起义军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的南方,一边是路上有三两毛贼劫道的辈分,该选择往那边跑自然不用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多原因一一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些会选择闯关东,宁愿往天寒地冻的东北跑,也不去温暖富庶的南方了。

我们中国人讲究“安土重迁”,闯关东的背后是挑战,是拼搏,更多的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360百科:《闯关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60百科:中俄瑷珲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