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程美华老师带领的创作团队共同打造的编织作品《白玉兰》,荣获了“金鼎奖”。作品构思新颖,技法精细,其绚丽的色彩、生动的姿态、栩栩如生的花朵,获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白玉兰》作品以玉兰花为创作原点,整幅作品以手工编织的丝毯为底,各种大小不一的立体编织花瓣由内而外层层堆叠,展现了玉兰花开的勃勃生机,实现了编、织、钩、结等多种技艺的完美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作为点睛之笔的白玉兰,让人眼前一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幅作品有大大小小400个玉兰花瓣,全部是钩针编织而成。为了展现花瓣生动灵活的姿态,不仅每片花瓣的厚薄不同,而且花萼、花蕊、花茎等细节俱全,也是我在钩针编结作品方面的一次新尝试。”金山卫钩针编结技艺非遗传承人魏铃表示,在玉兰花瓣的创作中,她首次尝试用蚕丝线编织创造出了颜料晕染的渐变效果,实现了编结技艺的一次突破,“有了这次经验,我想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我可以发挥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魏铃在作品设计之初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玉兰花开的季节,她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去公园里搜集花瓣、观察花朵,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线模仿制作花瓣形态。为了更好地体现编织的整体性和技艺之美,她放弃了直接染色的捷径,而是改单色编织为韵色编织,并不断提高编织的难度,从最初使用1.5毫米的包胶铝条到最后使用的0.2毫米的铜丝定型,历时15个月最终完美呈现了玉兰花的生动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玉兰》作品的获奖是对我们传统手工艺工作者的认可,也让我对这份技艺更加地热爱。”魏铃说,“很感谢程美华大师带给我这次创新合作的机会,也是她‘一件事做了一辈子,一辈子做了一件事’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引着我。未来,我也会努力将这份事业做得更好。”

通讯员 | 付婷

编辑 | 杨丽

责编 | 程佳域 干钰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