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长沙一位老人在163军区医院附近拾粪,因影响市容被周边群众举报了,可当群众找到医院领导后,领导却说院内没有这个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正在大家寻找老人时,周边生产队的一封表扬信最终为大家揭开了答案。

原来这位拾粪老人身份十分不一般,他竟是曾与彭老总并肩作战的开国中将……

敢于“虎口数牙”的老红军

1897年,何德全出生于湖南长沙县贤塘尾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几乎是那个年代农民的标配,何德全家也不例外。

为了生存他要过饭,也给地主家做过长工,但随着年龄增长,他认为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

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尤其是长沙一带,经常有军阀手下的大兵出现,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成为军人似乎是一个较为稳定的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德全

于是1914年何德全为了生计加入到湘军部队中,在此期间,他和班里一位整天绷着脸,还不怎么爱说话的战友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战友就是后来的彭老总。

当年两人关系较为密切,彭老总还曾去过何德全家里住了十多天。两人在湘军部队中同吃同住相处了三年时间。

有一天彭老总告诉何德全他要离开湘军部队了,自此两人失去联系,何德全不知道,离开湘军的彭德怀为了革命做出了什么,更不知道天下皆知的平江起义竟是这位故人领导。

直到1930年彭老总带领着红三军团打进长沙,何德全才再次得知老朋友的消息,原来他已经是红军领导了。

当时的何德全在长沙东乡,听到彭德怀的大名十分高兴,这些年他了解了很多红军革命事迹,几经思索后也想加入到红军部队中,于是他给彭老总写了一封信,阐明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很快何德全就接到了彭老总的回信,邀他去长沙叙旧,两人聊了不少之前的事,彭老总才提起了何德全想要加入红军的申请。

彭老总言辞恳切地跟何德全说:

“你想加入红军我当然欢迎,可红军的生活是艰苦和困难的,又没有军饷可以拿回去补贴家用,我了解你家里的情况,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你在家他们怎么办呢?”

何德全清楚彭老总的好意,但他认为即便是自己在家,也改变不了所有人都生活贫困的现状,不如放手一搏,加入到革命队伍中,虽然艰难可还是看得到希望的。

看见何德全这么坚定,彭老总当即欣然同意其加入到红军中,并安排他到特务营当排长,何德全回家拿上自己攒下的14支枪正式加入了红军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队伍

不久后他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由于他是本地人了解当地情况,上级便想让他进长沙了解一下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

何德全回到连里立即脱下了自己的军装,换上了专门从老乡家借来的一套衣服,以普通老农的身份直接就进了城。

路上何德全想,现在城里情况肯定很紧张,就这么空手去说不定就会被敌人拦住,于是临到城门前他拐了个弯,直接去了附近的小吴门陈家陇,这里住着他在湘军时期的把兄弟陈福生。

何德全一脸为难地看着兄弟,言明家里断了盐,想要去城里做点买卖,希望陈福生能一起,顺便还可以把陈福生家的菜卖到城里。

第二天两人在被城门口的哨兵好一番为难后,艰难进了城,何德全不想牵连兄弟,便说要分开卖,过后回小吴门集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德全走街串巷,果然看到敌人三五成群神情紧张,哨点几乎遍布全城,兵力似乎也比平时多了不少,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如果能知道对方更深层的消息就好了。

事实上何德全被派到城里打探消息,这一决定还是相当明智的,他不仅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曾在湘军中供职多年,城里很多国民党小军官都认识他。

正因如此何德全决定以身犯险,和这些老朋友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得到更有用的信息。

于是他挑着菜担子跑到了营地门口叫卖,很快就惊动了里面的大兵。大兵们将他当成共产党探子直接就送到了营长身边,这个营长就是何德全的真实目标谢德清。

在了解到是误会后,谢德清当即下令放人,两人寒暄了起来,说话间谢德清就无意间说了不少关于城防部署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德全看起来似乎完全不感兴趣,又开始“诉苦”说自己过得艰难,进城就是为了买点菜换盐巴。

谢德清果然打消了大半怀疑,还好心地直接给了何德全三四十斤盐巴,何德全连忙推拒,称这么多盐没用,出城都出不去,肯定会被抢走或者扣押。

谢德清恍然大悟,赶紧给何德全开了一张条子,称拿着这张条子在城里就能畅通无阻,没人敢拦他抢盐。

于是何德全背着两袋子盐,拿着路条去了多个重要通道探听情况,果然得到了第一手敌人布防资料,顺利回到了军部,圆满完成任务。

事后彭老总还夸奖他是敢于虎口数牙的勇士,不久后我军根据何德全拿来的情报,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避免了红军部队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离不开劳动的开国中将

纵观何德全将军的人生,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的和平年代,始终没有脱离劳动,除却开国将领的头衔,他踏实朴素得就像乡间随处可见的老农。

他还曾跟别人说过,劳动能活动筋骨吃饭也香,一天不劳动都过不得。

在抗日战争最为困难时期,何德全还曾亲自带领战士们做布鞋售卖,那是在1941年12月,当时国民党和日军对我军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严密的封锁。

陕北地区的冬季既没有粮食也没有补给,战士们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苦,甚至一度连饭都吃不饱。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等领导人认为,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希望战士们能够把生产工作搞起来,通过劳动改变衣食无着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时期何德全担任的是八路军第十八兵站站长一职,带队搞生产义不容辞。

为了赶上春天的播种,何德全带领全部干部和部分战士,在根据地内到处收集废铁,并将其打造成春耕需要的趁手工具。

刚到了耕种时节就带领战士们开垦荒地,每天天没亮就出发步行七八公里,往往到月亮升起来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兵站。

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十八兵站的战士们在几个月里开垦荒地九百多,等到秋收时节硕果累累,小米、苞谷、土豆以及一眼望不到边的瓜果蔬菜,不仅解决了自己兵站的问题,还给其他兄弟部队送去了不少粮食物资。

更令各边区战士羡慕的是,何德全将军种出来的东西还格外好,特别大的南瓜特别长的豆角,超大号的烟叶,连中央领导都忍不住交口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种地,何德全还和女同志们教授战士们用废旧衣服做布鞋,他的布鞋做得尤其好。

那时候他白天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在灯下做鞋,还经常拿着自己做的鞋去延安集市上售卖,赚的钱就给战士们打牙祭,补贴根据地物资,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很久后,延安周边还流传着何部长卖布鞋的故事。

在何德全将军看来,劳动就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他本人也将这个习惯坚持了一辈子。

1961年的时候,当时《长沙晚报》的记者因为任务需要曾去过何德全家拜访,一进门就被眼前看到的场景惊艳到了。

房前屋后十分整洁,前面的小院子里种满了一畦一畦的蔬菜,整个园子被分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方块”,屋后甚至还有两棵果树,上面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时何德全将军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带着草帽出来迎接众人,很明显是直接从菜地里出来。

等到采访环节才知道,原来何德全将军身上的旧军装已经穿了七八年了,而像这样的旧物件,他的家里还有很多,甚至还能找到1953年在广东时候部队发的旧棉衣。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吃食,何德全将军跟记者表示,自己种的根本吃不完,从来也不需要花钱买,家里不管是蔬菜还是粮食应有尽有,当年连南瓜都收获了一千二百多斤。

何德全将军将清廉和节省刻在了骨子里,平时生活能省则省,他总是将自己省下来的钱捐给家乡用于购买一些种子、农具等支持农业建设。

还经常拿出钱去支援农村贫困学生上学,前后一共资助了十多个孩子重返校园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时候,何德全将军甚至对劳动和做贡献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对人民和农业生产有用他都要去做,有时候甚至是很多人觉得不体面的事,就比如他在住院休养阶段还是闲不住,竟然趁着医护们不在,去医院周边拾粪送去生产队的事。

“我是一个兵”

1958年,某天长沙163军区医院外面不少群众正围着一位拾荒老人闲聊,老人穿着医院里的工作服,一边手脚麻利地捡起地上的动物粪便,一边和大家聊天。

很快就捡满了一袋子,老人像平时一样,扛起口袋就送回到了不远处的生产队办公室墙角,转身就走了。

时间一长,不管是医院附近的群众还是生产队的工作人员,都知道163军区医院有个奇怪的老人,天天拾荒捡粪却从不多说一句,别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只说自己是当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大家越来越好奇,因为每天都能看到他从医院出来,就以为老人是医院的工作人员,于是便来到了医院诊治处。

一开始医院政治处的同志对于群众的汇报也很疑惑,有时候甚至会接到周边老乡的举报,说医院的工作人员总是在路边捡一些牛粪马粪的,味道太大有点扰民。

直到某天政治处的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下面生产队的同志,这才知道有人专门每天拾粪送去生产队,粪便能给作物施肥,给他们帮了大忙。

可他们只是见过送粪的老人,关于他的身份一概不知,只知道老人是一个兵。

根据大家的描述,领导们心里渐渐得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答案,如果他们猜测的不错,这名做好事不留名的拾粪老人可有个不简单的来历,他是正在医院住院休养的开国中将何德全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老将军怎么会去干这么脏的活儿呢?

很快医院干事就确定了何德全将军就是拾荒老人,于是便想参访老将军。

可何德全听到干事的来历后,摆了摆手便拒绝了,他说:

“解放军就是为了人民谋利益,艰苦奋斗几十年了,一直都是这样,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根本不用宣传,这是本分,做本分事还值得张扬吗,我看没必要。”

宣传干事还是不理解:“可您不一样啊,您是开国中将,是将军。”

何德全回答:

“将军有什么不一样,将军就不是解放军了吗?连朱老总都给老乡拾过粪,比起他我不算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德全将军始终只将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士兵来严格要求,不仅要求自己也要求家人,对待家人也是一样严格。

当年长沙解放时,他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家乡,见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何罗生。

当时何德全将军战功赫赫,已经是鼎鼎有名的将军了,何罗生便想让父亲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可何德全话都没听完就拒绝了:

“农业生产也是工作,你在家种地也是建设家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何罗生便扎根在家乡一辈子,带领乡亲们搞生产,受到乡亲们的尊重,他们只是尊重何罗生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他是将军的儿子。

何德全的孙子何树根是海军的一员,在部队多年没有提干,他给爷爷何德全写了好多信,希望爷爷帮他给领导打招呼,可何德全还是拒绝了,还劝诫孙子,想要什么就努力去争取,没得到就是做的还不够好。

后来何树根复员,想在家乡被安排一份工作,求到何德全身上,老将军还是拒绝了,他告诉孙子要听从组织分配,不要想东想西给组织和国家添麻烦。

事实上何德全没给家里的任何人安排过工作,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单纯为人民服务的兵,不该给国家提要求添麻烦,只要为了家乡为了自己劳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而贡献不分岗位和大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队里冲锋连执行任务是在做贡献,可炊事班平时做可口的饭菜难道就不是在做贡献吗?

结语:

何德全将军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或许他也是人们口中基于平凡生活,而努力向上奋斗的布衣将军。

他甘于平淡也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