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长个包

饭后或者运动后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竟发现

肚子里居然有个像“蘑菇”一样的稍低回声区,探头加压,“蘑菇”体积竟然可以变化;小王医生通过超声图像逐层进行分析发现脐与剑突间局部皮下可见一低回声团,白线区回声失落,与腹腔相通,边界欠清,呈蘑菇状,腹腔加压包块增大,放松后包块缩小。于是真相破壳而出,腹部的白线区局部缺损所致的疝气:腹部白线疝,疝入物为脂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白线疝是什么?

指发生于腹壁中线处(即腹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两者中点居多)。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前、后鞘纤维交错融合而成,脐上部分较宽,并有网眼形成,是白线疝的好发部位,故白线疝也称腹上疝。白线疝在临床中较少见,因为发病率低,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易误诊为脂肪瘤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发病因素:

大多数白线疝存在于身体运动活跃的时期。白线疝经常出现在从事重体力工作或训练的人身上,例如士兵、重体力劳动者和年轻的男性。

3)症状:

大多数白线疝的患者早期因疝内容物较小,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网膜或肠管疝出后可出现隐痛和牵拉性疼痛,典型疼痛为在用力时上腹痛,常于饱餐后站立时加重,平卧或休息后好转。此为白线疝内容物对腹壁或内脏牵拉引起的反射性幽门痉挛症状;极少数白线疝可发生嵌顿,如发生嵌顿疼痛较剧烈或伴有恶心、呕吐。

4)检查方法:

首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局部直接探查,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能清晰地显示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5)鉴别诊断:

① 脂肪瘤:因早期白线疝为脂肪组织疝入皮下脂肪层内,缺乏自然对比,又多无明显症状,其声像图为较均匀的低回声,且疝口本身较小其随腹压变化不明显,容易将其误诊为脂肪瘤。

② 腹壁血管瘤,位于皮下或肌层,多为不均匀的等回声,当加压探查时肿瘤缩小,回声也随之稍有变化,CDFI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③ 腹壁硬纤维瘤,好发于经产妇,多见于脐下方的腹直肌层间,肿瘤质地较硬,椭圆形,无包膜,边界欠清,内部回声较均匀,呈低回声。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