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5月23日电 近日,从重庆市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获悉,首批保育性回归的8000株荷叶铁线蕨,经4年野外观测成活率达90%以上。这标志着荷叶铁线蕨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成功回归自然,也是我国首次成功实现荷叶铁线蕨批量野外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势良好的荷叶铁线蕨。付作侨摄

荷叶铁线蕨又名荷叶金钱草,是恐龙时代的远古生物,也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现分布于三峡库区海拔175米至500米之间,生长在岩石表面的薄土上、石缝中,生长条件要求非常高。

荷叶铁线蕨自然分布区域狭窄,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极危”植物,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珍稀植物。据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荷叶铁线蕨在亚洲地区仅有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万州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个别地方有零星分布。

2002年,针对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荷叶铁线蕨物种,万州区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抢救性迁地保护,共采集野生荷叶铁线蕨500余株,全部迁入重庆万州区三峡珍稀植物园,其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存。

经过多年反复试验,2015年,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掌握分株繁育技术,成功繁育荷叶铁线蕨2万余株。同时,万州区在荷叶铁线蕨原产地建立专项保护小区,在新乡镇、长坪乡、燕山乡、溪口乡划定荷叶铁线蕨野生种群核心保护区3269.25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研人员查看生长情况。付作侨摄

2020年9月和2021年9月,科研人员开展保育性回归实验,试验性栽植荷叶铁线蕨8000株,采取空心砖填土、挂袋填土、原土栽培三种方式,在与原生地环境接近的地方“安家”,正式从试验大棚走向野外。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介绍,经过近4年野外观测,回归的植株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大部分还萌发了3—7枝新株,8000株荷叶铁线蕨野外回归首获成功。

接下来,万州区还将大力开展荷叶铁线蕨孢子繁殖试验,继续开展野化研究、探索野生植株的生长环境修复技术等,促进野生种群的自我快速恢复和发展。万州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计划今后5年内野外回归栽植数量达到2万株,10年内野外回归种植数量超过10万株。(胡虹、付作侨、王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