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莱希近期的不幸身亡震动了中东,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伊朗的内政格局,也引发了一连串反应,使得中东地缘政治发生了显著变化。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迅速抓住这一机会,对中国使出一记狠招!据报道,美国与沙特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双边协议”,将在未来几天公布,意在关上中国在沙特及中东的投资“大门”。

这份协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限制中国技术和投资

美国向沙特提出要求,要求限制中国技术在其敏感网络领域内的渗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控制敏感技术和网络的流动,美国希望能够减少中国在关键领域内的影响,抑制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技术和能源合作加深与沙特的战略伙伴关系。

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承诺对沙特进行重大投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同时还将协助沙特发展民用核项目。

第二,推动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美国希望通过这一协议,间接削弱中国推动中东和解的努力,同时增强以色列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地位。

这一系列举措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美国试图重新主导中东事务的战略意图。布林肯等美国高层官员频繁访问沙特,与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进行多轮密谈,显然是经过长期策划和斡旋的结果。

连续访问沙特7次的林肯表示,在过去数月中,双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协议的内容已接近最终敲定,他称自己对此感到非常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特为何在此时变脸?

显然,沙特此时对华态度的微妙变化与伊朗政局陷入混乱有着直接关系。在伊朗总统遇难后,支持伊朗的反美武装力量的影响力受到严重打击。

这使得沙特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中东的安全环境,并倾向于依靠美国和以色列来填补这一真空。同时,美国向沙特提供先进武器和安全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沙特。

尽管如此,这一协议的最终落实还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首先,沙特强调与以色列建交必须以结束加沙战争和同意“两国方案”为前提。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府拒绝“两国方案”,并坚持进攻加沙南部城市拉法,使得这一前提条件极难满足。

其次,美国国会是否会批准承诺在军事上保护沙特的协议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以色列是否加入这一协议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这一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巴以冲突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变数。从去年10月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开始,至今已持续7个多月,以色列军队并未能彻底消灭哈马斯武装,反而遭遇了激烈抵抗。

国际刑事法院公开申请逮捕内塔尼亚胡,这也迫使巴以冲突在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从此前以色列代表在联合国的多次嚣张表现可以看出,以色列是油盐不进,遇强则强的,根本不会服软。

沙特的“小心思”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并没有完全对中国投资关上国门。虽然可能在美国的压力下关闭“大门”,但还有很多扇“窗户”将依然对华开放。

沙特深知美国的承诺并不总是可靠的,记者“卡舒吉”被杀害的事件仍然历历在目。因此,不排除沙特仍将在某些领域与中国保持合作,这也反映出沙特在多边关系选择上的谨慎和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沙协议对中美博弈的影响

毫无疑问,美沙这一协议若达成,将被视为美国在中东“击退”中国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对拜登政府的总统竞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然而,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这类协议根本不可能完全达到美国所设想的效果。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已经非常紧密,即使沙特在某些领域限制中国投资,中国产品和技术依然在中东其他国家有着广泛的市场。

展望未来,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在中东的博弈将愈演愈烈,而沙特作为区域大国,其每一步战略选择都将对整个中东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对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策略性封锁,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而对于美国而言,如何在实现对中东主导权的同时,兼顾盟友的利益和自身的战略稳定性,也将是不小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伊朗总统遇难事件和随之而来的中美沙三国博弈,不仅揭示了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也凸显了全球大国竞争的激烈程度。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博弈势必将对未来的中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应对措施,以在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